國際在線河北消息(記者 王珊珊):日前,在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梁集村的一間工作室,62歲的龐國禎在聚精會神創作雜技肖形印作品。“吳橋是世界著名的‘雜技之鄉’,作為土生土長的吳橋人,我就想著把自己喜愛的篆刻藝術和家鄉獨特的雜技藝術相結合,以篆刻展示雜技魅力,以雜技豐富篆刻內容。”龐國禎説。
民間藝人龐國禎在工作室創作雜技肖形印作品 攝影 劉天奇
肖形印是印面只有圖像並無文字的一種古代璽印,用途和打在火漆上的印章類似。雜技肖形印將肖形印創作與雜技文化有機結合,印面內容既有傳統雜技文化歷史故事,也有單人、雙人、多人等不同雜技表演形式,還有三仙歸洞、獨臺戲、馬術、雜耍等雜技節目。據了解,龐國禎從2016年開始創作雜技肖形印作品,截至目前,已創作500余方。
民間藝人龐國禎在工作室創作雜技肖形印作品 攝影 劉天奇
“希望能夠成立一個雜技肖形印研究會,用金石藝術形式傳承我們家鄉的雜技文化。”龐國禎説,“接下來,我計劃再收幾個學生,把篆刻技藝,特別是雜技肖形印這項技藝傳授給他們,讓更多的孩子了解雜技文化,學習篆刻技藝。”
民間藝人龐國禎展示雜技肖形印作品 攝影 劉天奇
近年來,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結合自身實際,充分利用剪紙、石影雕、肖形印、線裝書等多種藝術形式,大力弘揚雜技文化,全面展示雜技魅力。同時,該縣打造了11個非遺工坊,紮實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和傳承。
民間藝人龐國禎創作的雜技肖形印作品 攝影 劉天奇
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閆岩介紹,目前,該縣正在積極為龐國禎老師的雜技肖形印技藝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接下來,吳橋縣將通過非遺項目傳承保護、非遺工坊包裝打造,持續加大對傳統技藝和非遺文化的保護力度,切實做好優秀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