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北消息(李雨馨):近日,承德市灤平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到企業進行調研走訪,收集企業困難和意見建議,及時發現在惠企政策落實、監管執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構建紀企聯繫的反映問題“直通車”機制,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各項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見效。
灤平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將監督推動民生實事作為“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該縣紀委監委立足“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和水源涵養功能區”的功能定位,聚焦全力為京津輸送優質水源目標,把潮河沿線10個鄉鎮作為監督重點,發揮“室組地”聯合監督作用,加強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緊緊圍繞河湖“清四亂”、違法違規取水整治、生態環境領域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等工作,開展監督檢查“回頭看”工作,做到真督、真查、真改到位,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責任,推動全縣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針對群眾反映養老保險繳費、生活繳費等不方便問題,實地檢查走訪全縣7個社區、6個鄉鎮了解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使用情況,通過與主要領導溝通會商、下發提示函等方式,加快推進一體化平臺向鄉村兩極延伸。截至目前,該縣在各鄉鎮(街道)安裝“裕農通” 117台,實現群眾繳費就近辦、網上辦、自助辦,打造“政務服務一公里服務圈”,進一步提高民生服務水準。
信訪舉報是群眾反映問題的主渠道,該縣始終把提高群眾滿意度作為貫穿信訪工作的主線,每日安排1名班子成員接訪,堅持文明受理舉報,規範答覆口徑,嚴格落實“四個一”工作法,即:一張笑臉安心、一句問候貼心、一杯熱水暖心、一張登記表解疑心,精準研判信訪人反映的問題,嚴守職責邊界,把業務範圍內問題受理好、辦理好,把業務範圍外問題解釋好、溝通好、協調好,不斷打造“暖心”信訪,讓信訪工作更有溫度。2022年以來,領導班子成員共接訪群眾60余人次,帶案下訪8次,幫助解決問題3個。
為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實現“事心雙解”,灤平縣紀委監委變“被動接訪”為“主動約訪”,在反映問題辦理過程中,實行受理告知、事中溝通、辦結反饋,讓群眾及時了解工作進展情況,同時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切實提升群眾滿意度。
“非常滿意,沒想到紀委不僅對我反映的問題進行查處,還幫我把工傷賠償要了回來,真心感謝紀委。”在灤平縣紀委調查組成員就群眾反映問題辦理結果進行反饋後,張某激動地説道。
幹部隊伍作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幹部的形象,關係到黨的事業成敗與興衰。加強幹部隊伍作風建設,是發展之要,現實之需,群眾之盼。
該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職責,成立11個工作組,針對部分黨員、幹部工作中存在的“拖、庸、浮、僵、奢、散”等問題,採取“四不兩直”的方式深入鄉鎮(街道)、縣直各部門開展明察暗訪;科學精準“靶向”糾治影響黨中央政令暢通、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加重基層負擔的不正之風,以及對政策舉措和工作部署片面理解、機械執行、野蠻操作,玩忽職守不作為,任性用權亂作為,權力觀異化、政績觀扭曲、事業觀偏差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對於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實行清單式管理,明確整改目標、整改措施、整改時限和具體責任人,堅持立行立改,確保整改到位;對典型問題及時通報曝光,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強化警示震懾和教育引導,營造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