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保定市定興縣高裏鎮南章村何氏玉雕技藝第十代傳承人何進友家中,何進友手持雕刻刀對著一塊玉件進行細緻打磨。
何氏玉雕傳承人何進友對玉雕進行細雕整形 攝影 郭慶偉
何氏玉雕傳承人何進友對玉雕進行細雕整形 攝影 郭慶偉
定興縣南章村的何氏玉雕技藝,傳承自清朝年間,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其充分將明清時期的玉雕風格延續傳承下來,又在北方工藝“京作”的基礎上吸取南方工藝特點,融入“蘇作”精髓,逐漸形成了簡潔大氣、格調高雅的獨特雕刻風格。2013年,何氏玉雕技藝入選保定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何氏玉雕傳承人何進友為學徒講解雕刻手法 攝影 郭慶偉
據何進友介紹,何氏玉雕選用和田玉作為原材料,經過選料、設計、劃活、切割、出坯、整形細雕、打磨拋光等多道工序,才能出一件成品。雕刻的題材多為人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動物、山水、花鳥以及傳説和典故等,每一種題材都寓意著一種吉祥祝福。玉雕的器型分為擺件、把件和佩件,像山子、如意、筆筒、筆洗、印章等大大小小的作品,都折射著工匠精神和藝術價值,深受眾多玉器愛好者和收藏家的喜好與追捧,多年來遠銷港、臺、京、津等地。
何氏玉雕成品 攝影 郭慶偉
“現在我的工作室有5名學徒,他們跟著我學了好多年,要熱愛才能雕出有感情的作品。”何進友説,為讓玉雕文化廣為人知,他將“玉雕課堂”搬進校園,定期為中小學生普及玉雕文化、雕刻技藝等,並與學校聯合開展玉雕研學活動,讓非遺文化融入教學之中,增強文化底蘊,讓玉雕技藝廣泛傳承。(文 張瞬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