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在河北省滄州市滄縣舊州鎮感化屯學校,落子社團的學生們在排練非遺落子舞。鼓樂齊鳴中,學生們跟隨鼓點輕盈起舞,將傳統藝術演繹得惟妙惟肖。
“我非常高興參與到非遺落子的學習中。它既鍛鍊了我的身體,又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讓我了解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我要努力學習更多技巧,把非遺文化傳承下去。”感化屯學校五年級學生錢雅靜説。
據了解,為落實“雙減”政策,感化屯學校以非遺落子進校園為切入點,成立落子社團,把落子文化引入綜合課堂,融入大課間和延時服務時間,讓非遺文化在校園“生根發芽”。 近年來,滄縣以傳習地方非遺技藝為重點,通過開展剪紙、皮影戲、獅舞、落子等非遺技藝進校園活動,切實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非遺進校園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領略了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擴大了滄州落子的影響。下一步,我們將把落子這一非遺文化納入校本課程,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其中、真正成為這一非遺文化的傳承人。”感化屯學校校長王健説。(文 王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