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定市淶水縣北七山村的現代農業大棚內滿目蒼翠,枝繁葉茂的桑樹上已經挂滿成熟的果實。
長勢喜人的桑葚 攝影 李金璐
“誰能想到,剛出正月,居然能吃到現摘的桑葚,而且是十多釐米長的大桑葚,我長這麼大是頭一回見!”3月24日,來自北京的遊客張萍被溫室大棚裏的所見所聞深深震撼。
遊客在採摘桑葚 攝影 李金璐
當天的北七山村室外溫度15℃左右,而桑梓文化産業園桑葚採摘大棚內溫度足有25℃,人們走進去立馬就感覺熱乎乎的。“我們這裡是恒溫恒濕,通過科技手段人為干預,讓原本在盛夏時節才能成熟的果實,在3月份就具備了採摘條件。”淶水縣中葚康桑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郭鵬程説。
工人在桑葚棚內鋤草 攝影 李金璐
桑梓文化産業園位於淶水縣永陽鎮北七山村,距縣城15公里,有近千畝桑園。在採摘高峰期,有時一天入園採摘的人數就達到3000人,每年僅春季一茬就能收入400萬至500萬元。“桑樹全身都是寶,借助桑葚可發展田園採摘,還可以釀酒,桑葉不僅能做茶,還可以衍生出桑葉面、桑葉滷蛋等一系列特色産品……”郭鵬程介紹,在原有桑葚品種基礎上,園區還培育出了適合北方生長的高産、速生岐黃一號、二號、三號“三優桑果”新品種,成立了保定岐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研製桑葚果酒加工項目,延伸産業鏈條。
工人在包裝桑葉茶 攝影 徐梓鈺
桑梓文化産業園不僅吸引來了京津地區的遊客,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收入。據悉,該合作社長期雇傭管理人員40多人,每逢夏季採果旺季,一天就需雇傭100多人摘桑果,摘得快的每天能掙到400多元。隨著桑樹産業規模的不斷壯大、産業鏈條的不斷延伸,越來越多村民來這裡就業。科技致富土裏生金,如同“珍珠”般的桑葚讓村民的“錢袋子”一天天鼓了起來。(文 田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