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滄州廣播電視臺
日前,從滄州市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了解到,滄州市全力做好鹽鹼地特色農業大文章,迅速打開了鹽鹼地綜合改造利用的新局面,目前已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
據了解,滄州市積極推動平臺建設,搭建了國家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旱鹼麥特色産業創新基地等3個“國字號”平臺,6支入駐團隊開展了旱鹼麥加工利用、蔬菜水果飲料新産品研發等研究工作,已立項市級地方標準1項,申報專利3項。
強化科技創新,加強“以種適地”,新培育11個旱鹼麥新品係已進入審定程式,新審定了滄麥18、泊麥20兩個旱鹼麥新品種;建立旱鹼麥繁育基地6.15萬畝,年繁種能力達到1.8萬噸。強化示範帶動,渤海新區黃驊市、海興縣作為省級鹽鹼地綜合利用試點縣,其中2萬畝旱鹼麥標準化繁育、5000畝苜蓿—旱鹼麥輪作等6個省級試點建設紮實推進;20000畝旱鹼麥標準化繁育、5000畝苜蓿—旱鹼麥輪作、3000畝冬棗種植等其他七個種植樣板,正依時令按要求展開。強化産業發展,鹽鹼地農産品全産業鏈條不斷延長,“黃驊旱鹼麥”被列入全國“土特産”推介名單,市級以上旱鹼麥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到13家,年加工能力達到90萬噸;同時培育了“黃驊苜蓿”“南齊茴香”“鹼地梨”等多個特色農業品牌,鹽鹼地農産品全産業鏈産值達到135億元。(文 王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