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北消息(記者 王珊珊):為響應國家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的號召,備受期待的微短劇《邯鄲夢之AI我別走》近日正式開拍。
邯鄲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宣教處處長史少華、叢臺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關文靜、製片方北京幹得漂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賡與製片人徐憶南、導演張海綿以及各主演等主創人員參加開機儀式。
邯鄲市叢臺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供圖
此次開機儀式在歷史文化名城邯鄲的著名景點黃粱夢呂仙祠舉行,由邯鄲市叢臺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出品,旨在通過現代科技與古老歷史的結合,開啟一段前所未有的時空之旅。此次微短劇的開拍,是叢臺文旅的一次大膽嘗試,通過創新的文化傳播方式,將進一步推動邯鄲文化旅遊事業邁向新的高度。
科技與歷史的跨時代對話
《邯鄲夢之AI我別走》講述了現代女主人公盧音在一次偶然的VR體驗中,穿越回戰國時期的奇妙故事。
在AI助手的引導下,她與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如毛遂、平原君等展開了一系列智慧與勇氣的較量。這不僅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冒險,更是一次深度文化體驗,展現了歷史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邯鄲市叢臺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供圖
邯鄲:成語之都的文化傳承
邯鄲作為成語之都,擁有豐富的成語文化,諸如“邯鄲學步”“黃粱一夢”“毛遂自薦”“一字千金”等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成語,皆源自這座歷史名城。劇集通過遊戲的形式,將這些成語文化的內核巧妙融入劇情,避免傳統的説教方式,寓教于樂。觀眾將跟隨盧音的冒險,體驗這些成語的故事和內核,生動有趣地展示了邯鄲的文化底蘊。
現代元素與年輕審美
《邯鄲夢之AI我別走》不僅在內容上充滿現代元素,如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還在視覺和音樂上緊跟潮流。劇中不僅有精緻的AI繪畫,還融入了AI作曲,打造出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吸引年輕觀眾的注意力。
邯鄲市叢臺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供圖
AI與人類的關係探討
劇集通過毛遂自薦的經典故事,深入探討了AI與人類的關係。AI助手在盧音的冒險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最終仍需依靠人類的智慧和勇氣。這一主題反映了當下關於人工智能與新質生産力的討論,啟發觀眾思考科技進步與人類本質的關係。
邯鄲市叢臺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供圖
創新宣發手段
在宣傳方面,北京幹得漂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將採用AI繪畫、AI作曲等新型手段,展現人工智能在藝術創作中的無限可能。這不僅為劇集增添了科技感,也為觀眾提供了全新的體驗,進一步擴大了劇集的影響力。
《邯鄲夢之AI我別走》不僅是一部創新的歷史題材微短劇,更是叢臺區文旅局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期待這部劇集能帶著觀眾一同踏上這段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讓大家感受邯鄲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