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近日,河北省滄州市水月寺小學的師生走進滄州市人民公園開展“生物多樣性”生態研學活動。
學生們通過望遠鏡觀察灰喜鵲外形特徵 攝影 楊洋
李末博士給學生們介紹生物多樣性知識 攝影 楊洋
活動中,滄州師範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生態學博士李末帶領孩子們觀察公園內人工鳥巢懸挂區。她詳細講解了林中灰喜鵲、喜鵲、野鴿子、麻雀等鳥類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態作用等知識,讓學生們更好地認識到不同鳥類的生物多樣性。
“研學不僅讓學生們深入理解生物鏈和生態平衡的原理,明白鳥類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和作用,也讓同學們更加親近自然,從中感受生物多樣性的魅力。”水月寺小學帶隊教師田立力説。
滄州市人民公園的池塘裏鳳頭鸊鵜遊玩嬉戲 攝影 安合林
水月寺小學的學生們翻看《滄州部分常見鳥類》知識手冊 攝影 楊洋
近年來,滄州市運河區深挖社會資源,主動探索生態教育實踐路徑,通過校園農場、生態研學、打造農業科普基地等形式,豐富生物多樣性保護課程,讓孩子們在生態環境保護的環境中熏陶,形成正確的生態觀。(文 王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