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孟村:村集體經濟整合鹽鹼土地 科技賦能激活增收途徑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6-14 10:54:23

  千里鑲黃小麥香,顆粒歸倉豐收忙。連日來,在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牛進莊鄉趙莊子村,1300余畝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鹽鹼地小麥喜獲豐收,伴隨著機械的陣陣轟鳴,一片片金黃的麥子逐漸收割完成。

  曾經,這片鹽鹼地可不是這幅場景。孟村地鄰渤海,耕地以鹽鹼地低産土壤為主,在牛進莊鄉、高寨鎮、宋莊子鄉等六個鄉鎮連片分佈,農作物産量低而不穩。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孟村鼓勵村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經濟合作社,進行適度規模經營,整合農村各類資源要素,降低成本,推動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抱團取暖”。

  “咱們腳底下這片地屬於重鹽鹼地,之前想在這裡上種莊稼,幾乎是不可能的。現在我們通過深耕土地加淡水灌溉,再加上優良地育種、選種,我們今年的畝産達到了900斤,也讓我們的村民們看到之前‘年年虧、年年賠’的鹽鹼地,如今有了金燦燦的收益。”孟村回族自治縣趙莊子村村委會副主任趙桐説。

  近年來,孟村各鎮村抓住機遇,推動趙莊子村、自來屯片區等10余個行政村組建村土地股份經濟合作社,以黨建引領抓發展、以土地流轉促振興為抓手,整合19萬餘畝土地,並與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合作,進行規模化、科技化經營,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的發展模式,建立“土地保底收益+盈餘分紅”機制,實現了鹽鹼地“北方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的增收途徑。

  不僅如此,孟村還“借腦借智”,與中科院、農科院、河北農業大學等農業科研機構合作,引入高層次人才和先進技術,通過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學改良、優種培育等多途徑、多方式開展土地開發整理,促進生態系統穩定和土地生産力的提高。

  “第一個是通過高效作物品種的選育,適宜咱們這個地方生長;另一方面也創新了一些小麥栽培和施肥的技術,才實現了現在的糧食産量。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小麥抗鹽鹼栽培方面的研究,為進一步提升畝單産量提供科技支撐。”中化現代農業河北有限公司孟村負責人耿立宮説。

  組織優勢破解了土地生産要素資源分散、産業發展碎片化、村級“造血”功能不足等突出問題;科技賦能生動演繹鹽鹼灘塗步步化身豐産糧倉的生動實踐。經過測産,趙莊子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旱鹼麥今年畝産平均達900斤,實現了秋糧大豐收。

  “下一步,我們要引導鼓勵更多的村民進行土地流轉,解放村民勞動力,他們能拿到土地分紅又能去打工或者做生意再增一份收入。同時,我們整合大片土地資源,通過機械化、技術化、産業化以及後續産業鏈條的延伸,確實提高土地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孟村回族自治縣趙莊子村村黨支部書記趙立華説。(文 劉冠一、楊洋、劉雅堃)

編輯:徐文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