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讓生命自然生長、讓教育自然發光”的育人理念,日前,石家莊市鹿泉區銅冶鎮北故邑小學組織學生前往北故邑村蔬菜大棚開展研學活動。本次研學以自然教育為核心,引導學生感受現代農業科技的魅力,體悟生命成長的規律。
鹿泉區銅冶鎮北故邑小學學生前往北故邑村蔬菜大棚開展研學活動
北故邑村黨支部書記王增六向同學們詳細講解了新型大棚的季節性特點。通過科學設計,大棚可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變化調節溫度和濕度,如冬季採用雙層覆膜保溫、夏季增設遮陽通風系統等,實現全年無間斷種植。同學們直觀感受到現代農業技術對傳統農耕的革新,理解了“因地制宜”的生態智慧。
北故邑村黨支部書記王增六正在向同學們詳細講解新型大棚的季節性特點
在講解新型灌溉方式時,王增六以智慧滴灌系統為例,演示了如何通過感測器精準控制水肥配比,既節約資源又提升作物品質。這一技術讓同學們驚嘆于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也啟發了他們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同學們正在清理雜草
圍繞植物生長過程,王增六以番茄、黃瓜等作物為例,結合實物展示,講解了種子萌發、幼苗移栽、開花結果的全週期規律,並強調光照、土壤、水分等自然條件對生命成長的關鍵作用。同學們觸摸葉片、觀察根系,通過實際感受領悟到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深化了對自然規律的敬畏之心。
同學們正在清理雜草
在實踐環節,同學們分組深入田間,學習分辨菜苗與雜草,並動手清理雜草。這一過程不僅鍛鍊了觀察力與動手能力,更讓他們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勞動意義。有學生感慨道:“原來每一棵蔬菜的成長都離不開精心照料,我們要珍惜糧食!”
本次研學活動以“自然即課堂”為路徑,將生命教育、科技探索與勞動實踐有機融合,讓同學們在新型大棚中見證科技如何賦能農業,在田間勞動中感悟生命成長的艱辛與美好。
下一步,北故邑小學將開發更多以自然教育為主題的課程,搭建校園微型大棚,開展生態種植實驗,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學習知識,與生命共生共長。(文/圖 徐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