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滄州廣播電視臺
4月10日晚,第十八屆“滄州好人”典型代表頒獎典禮暨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河北滄州文化藝術中心舉行。在頒獎典禮上,對王美紅、張衛軍等10名“滄州好人”典型代表進行表彰。
第十八屆“滄州好人”典型代表頒獎典禮暨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現場 攝影 傅新春
據了解,此次頒獎典禮,涵蓋助人為樂、敬業奉獻、見義勇為、孝老愛親、誠實守信五個類別。現場通過事跡展示、互動採訪、致敬詞宣讀等環節,生動展現了他們的感人事跡。
三位敬業奉獻“滄州好人”典型代表獲贈“道德傳家寶” 攝影 傅新春
他們中有助殘扶弱二十載的服裝店主,還有歸還失物價值超30萬元的“誠信的哥”……這些平凡人的善行義舉,成為河北滄州連續18年深耕“好人之城”建設的有力見證。
孝老愛親“滄州好人”典型代表李駿(右)在發表感言 攝影 傅新春
“被評選為十八屆滄州好人,我感到非常榮幸,同時,也感覺到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接下來,我將繼續紮根基層,多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第十八屆“滄州好人”典型代表、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公園辦事處隆華社區黨委書記徐利民説。
助人為樂“滄州好人”典型代表王美紅(右)講述溫暖故事 攝影 傅新春
而紮根鹽鹼地30餘年,培育高産旱鹼麥的農技專家張衛軍,更是令人欽佩。由他們自主研發的“捷麥19”等旱鹼麥品種,累計推廣超100萬畝。“我們培育的‘捷麥19’讓鹽鹼地小麥平均畝産從150公斤增至260公斤。接下來,我將繼續深耕旱鹼麥良種研發,努力培育出更好的旱鹼麥品種,為鹽鹼地綜合利用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第十八屆“滄州好人”典型代表中捷産業園區農科所農技專家張衛軍説。
近年來,滄州市持續推進“好人之城”建設,構建起“月評好人、年樹典型”的長效機制,並深入挖掘、大力表彰各行各業的凡人善舉,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不斷豐富活動的內涵,拓展覆蓋面與影響力。自2007年啟動“滄州好人”評選以來,累計近1800人獲評“滄州好人”,其中309人獲評“河北好人”,200人榮登“中國好人榜”,“滄州好人”的名片更加閃亮。(文 李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