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蔓攀援,綠意盎然。一個個圓潤飽滿的巴掌大“手掰西瓜”垂挂其間,在陽光下泛著誘人的光澤。瓜農龐錄輕輕一掰,西瓜應聲而裂,鮮紅的瓜瓤與四溢的清甜,瞬間將豐收的喜悅鋪滿整個大棚。
西瓜垂挂藤蔓 攝影 梁紅雙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龐錄、吳夢這對“80後”夫妻,正是敢“闖”敢拼的新農人代表。七年前,他們懷揣著科技興農的夢想,毅然投身特色果蔬種植。面對鹽鹼地這一“農業禁區”,他們憑藉著不服輸的勁頭,開啟了與土地的“較量”。
為了讓鹽鹼地結出“金果子”,龐錄、吳夢與農業專家團隊密切合作,將創新技術引入田間。大棚吊蔓技術改變西瓜傳統的“趴地”生長模式,更讓每顆西瓜充分接受陽光雨露,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有效減少病蟲害;蜜蜂授粉替代化學藥劑,既保障西瓜天然品質,又賦予其獨特風味;採用“一藤一瓜”的精細化管理,搭配無籽和巴掌大的精巧品種,精準切中消費者“單人食用不浪費”的需求。
種植戶採摘西瓜 攝影 劉曉天
此外,瓜農獨創的“成熟密碼”——係在西瓜上標注日期的彩色小碼,不僅能精準判斷西瓜成熟時間,還方便遊客直觀識別可採摘的成熟西瓜,讓採摘體驗充滿趣味與安心。
“成熟密碼”標注西瓜成熟時間,便於採摘 攝影 劉曉天
科技讓西瓜更“甜”,也讓市場更“火”。這些特色西瓜頭茬果比傳統品種早30天上市,憑藉“皮薄瓤嫩、汁多味甜”的優勢熱銷市場。如今,河北省滄州市南大港二分區已建成200余座果蔬大棚,除西瓜外,還種植葡萄、鐵皮柿子等20余種農産品。曾經的鹽鹼化作“甜蜜産業帶”,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未來,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必將在新農人的不懈努力下,續寫更多甜蜜的豐收故事。(文 李雨馨)
種植戶將成熟的西瓜裝箱銷售 攝影 劉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