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鼓勵村鎮創新設施農業經營方式,探索推廣種養銜接模式,最大化利用土地和人力資源,實現一年四季穩産增收。
農戶在採摘番茄 攝影 魏浩然
在常郭鎮柳林莊村一處農場的番茄大棚裏,紅彤彤的番茄挂滿枝頭。農戶鄧金峰、劉青夫婦手持籃子,穿梭在棚內為顧客挑選成熟飽滿的果實。劉青一邊採摘一邊笑著説:“這是幫顧客採摘的,他們要得比較急,一會兒就過來取。”她介紹,農場原本經營螞蚱棚室,如今創新採用“果蔬+螞蚱”種養銜接的新模式,讓土地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都得到了提升。
“了解到番茄的生長週期和草莓相近,便於一起管理,我們夫妻倆決定騰出兩個棚來試種水果番茄。現在,算上種草莓的兩個棚、養螞蚱的六個棚,農場裏剛好十個大棚。”回想起去年做這個決定時,劉青坦言夫妻倆心裏一直犯嘀咕。但如今看到這麼多顧客前來採摘,喜悅感油然而生。
農戶在採摘番茄 攝影 魏浩然
憑藉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細心的照料,夫妻倆種植的番茄和草莓口感好、品相佳,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採摘。“我們來採摘好多次了,這裡的番茄口感好,價格還公道,買著放心,吃著安心。”前來採摘的遊客王玉平説。
遊客在採摘草莓 攝影 侯智慧
劉青介紹,等到六月大棚蔬果採摘結束,兩人便立即投入到螞蚱養殖工作,同時讓果蔬棚休耕三個月恢復地力。到九月螞蚱養殖接近尾聲時,大棚裏則及時種上草莓和番茄,實現種養的無縫銜接。這種模式讓土地和人力都得到了最大化利用,實現農業生態的良性循環和經濟效益不斷增長。
“螞蚱的養殖成本小,價格比較穩定,果蔬的單品利潤高,這種種植模式可以在不補充人手的情況下,實現效益最大化。”鄧金峰算了一筆賬,從年前採摘旺季到六月份閉棚,這7個多月都屬於果蔬價格的高點,總計能有十多萬元的收入。加上3至10月螞蚱養殖期所帶來的收益,夫妻倆全年收入可以穩定在五十萬元左右。
“接下來,我們夫妻倆會持續努力,在保證産品品質的情況下,深挖産品附加值,爭取讓‘錢袋子’越來越鼓。”鄧金峰滿懷憧憬地説。
據了解,渤海新區黃驊市堅持以特色農業發展為突破,積極培育打造果蔬示範基地,建設標準化大棚,向土地要效益,帶領農民駛向增收“快車道”。(文 徐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