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南大港:科技賦能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6-05 14:29:24

  風吹麥浪沙沙作響,飽滿的麥穗泛起金黃。連日來,河北省滄州市南大港産業園區五萬餘畝旱鹼麥田已描繪出璀璨的希望。

滄州南大港:科技賦能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_fororder_滄州南大港:科技賦能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0604)定稿(1)76

南大港産業園區旱鹼麥田 攝影 張景濤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承擔的“華北平原輕鹽鹼瘠薄耕地産能提升與第二糧倉建設項目”在南大港三分區開展冬小麥土下覆膜栽培技術與腐殖酸肥配施增效技術培訓,組織三分區種植大戶到翎禾農業示範區觀摩耐鹽小麥品種篩選苗圃。

滄州南大港:科技賦能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_fororder_滄州南大港:科技賦能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0604)定稿(1)438

研究人員在翎禾農業示範區開展培訓 攝影 劉曉天

  今年,該項目進入中期年份,南大港作為該項目的一個試驗區,承擔著重要的試驗任務。針對華北地區缺水旱地春季返鹽、嚴重缺水抑製作物生長的問題,研究團隊在翎禾農業示範區開展了旱鹼麥新品種引種、環保地膜覆蓋旱鹼麥高效栽培等多項試驗。

滄州南大港:科技賦能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_fororder_滄州南大港:科技賦能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0604)定稿(1)492

研究人員與種植戶觀摩耐鹽小麥品種篩選苗圃 攝影 張景濤

  翎禾農業示範區管理負責人張文策説:“我們在雨養旱作的種植條件下取得滄州第一家旱鹼麥綠色小麥認證,今年旱鹼麥石磨麵粉系列獲得中國生態原産地認證,我們專注于綠色農業技術研發與産業化應用,構建‘種植-生産-銷售’全鏈條生態農業體系。”

滄州南大港:科技賦能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_fororder_滄州南大港:科技賦能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0604)定稿(1)463

研究人員向南大港農技專家介紹試驗開展情況 攝影 劉曉天

  在一分區北尚莊讚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示範區,研究團隊調研了土下覆膜千畝核心示範區以及實驗區內泥毯覆蓋栽培配套密度試驗、配套肥料試驗、可降解地膜比較試驗、播前重度鎮壓淺旋淺播冬小麥和春小麥試驗情況,研究討論了下一步試驗優化方案。在去年極端乾旱條件下,土下覆膜千畝核心示範區效果明顯,示範區平均畝産較傳統種植小麥增産200多公斤。

滄州南大港:科技賦能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_fororder_滄州南大港:科技賦能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0604)定稿(1)685

研究人員在一分區北尚莊示範區查看小麥長勢 攝影 劉曉天

  項目首席、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胡春勝研究員説:“在南大港産業園區的支持下,我們培育篩選出耐鹽小麥品種,在沒有任何灌溉的條件下,尤其是在乾旱年份,採用土下覆膜技術,可以實現增産百分之四十到七十,另外腐殖酸肥配施增效技術增産效果也很好。我們希望通過項目實施,實現對國家糧食的貢獻,踐行鹽鹼地綜合利用的使命。”

  近年來,南大港産業園區積極對接中國科學院、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滄州市農科院,引進多項旱鹼麥科研試驗,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同時,通過組織技術培訓給農民創造學習機會,讓農民用豐富的知識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多措並舉全力助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我們以鹽鹼地改良工作為重要支撐,以旱鹼麥種植推廣和鹽鹼地特色果蔬産業為抓手,通過‘科技+産業+品牌’協同發力,將南大港建設成為環渤海地區鹽鹼地高效利用的示範標杆。”南大港農務中心副主任楊長青説。(文 徐文龍)

編輯:徐文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