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吳橋:秸稈“變廢為寶” 繪就生態農業豐收畫卷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6-19 10:03:43

  金色六月,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桑園鎮大第八村種糧大戶李剛的1900畝麥田迎來豐收時刻。廣袤田野上,大型聯合收割機穿梭作業。伴隨著陣陣轟鳴,飽滿的麥穗被快速脫粒入倉。緊隨其後的打捆機則將麥稈整齊壓實、捆紮,高效完成小麥秸稈離田作業,一幅豐收畫卷徐徐展開。

  這壯觀的豐收景象,不僅是糧食增産的有力見證,更是當地生態農業循環發展的生動寫照。作為吳橋縣一家合作社的負責人,種植大戶李剛探索出“種植—養殖—資源轉化”的立體發展新模式。養殖場內,300多頭牛、200余只羊與20余頭驢正悠閒地咀嚼著細碎的秸稈。這些曾經被視為農業廢棄物的秸稈,如今已然成為畜禽口中的“生態飼料”。

  “今年小麥畝産接近1200斤,每畝還能産出400斤秸稈。”李剛興致勃勃地算起了生態賬。小麥種植産出的秸稈用於餵養畜禽,畜禽的糞便經過發酵還田,有效培育了地力,從而形成了“土地增肥—糧食增産—養殖增效—生態增值”的良性循環。不僅如此,剩餘的秸稈還被賣給電廠和周邊農戶,使得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升到90%以上,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近年來,吳橋縣桑園鎮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把秸稈綜合利用作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推廣等多種方式,鼓勵農戶採用機械化秸稈離田和綜合利用技術。與此同時,農技專家常態化深入田間地頭,悉心指導農戶掌握秸稈青貯、微生物發酵等處理技術,讓“田間廢料”成功轉化為“養殖黃金”,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從麥浪翻滾的金色田野到畜群興旺的生態養殖場,吳橋縣正以“綠色賬本”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嶄新答卷。桑園鎮二級主任科員于萍介紹,將繼續加大對“小麥收穫+秸稈打捆一體化”技術的宣傳力度,給土地“減負”、讓資源“循環”,讓糧食安全與生態保護實現和諧共生,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生態動能。(文 徐文龍)

編輯:周曉青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