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東史端鎮南北裏村迎來一撥“遠方”的客人——哈爾濱工業大學11名師生和河北工業大學28名師生,其中有來自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土庫曼斯坦、孟加拉、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留學生25名。
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國情教育實踐基地”揭牌 攝影 李月英
當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國情教育實踐基地”在南北裏村揭牌,徐水區東史端鎮黨委書記曹帥、南北裏村黨支部書記劉志國分別致歡迎辭。在南北裏小學,舞獅藝人和小學生舞獅社團獻上精彩的舞獅表演,用舞獅之鄉獨有的方式熱情地迎接客人。隨後,一行人參觀了南北裏小學舞獅文化館和徐水區非遺會客廳,詳細了解徐水舞獅的文化傳承和發展情況,與非遺傳承人交流互動,饒有興致地學習舞獅基本動作,體驗鼓、镲、鐃等伴奏樂器。
表演之餘,活潑靈動的“獅子”與中外學生親密互動 攝影 李月英
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輔導員盧靜靜表示,哈工大“國情教育實踐基地”落地徐水,旨在為學生搭建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橋梁,讓他們了解徐水舞獅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零距離”觸摸中華文化的脈搏,希望中國學生能從鄉土中讀懂文化根脈,增強文化自信,外國留學生能通過舞獅藝術感知中國鄉村的活力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徐水區非遺會客廳,徐水舞獅區級傳承人劉志德(左一)指導外籍學生學習舞獅表演的基本動作和步法 攝影 李月英
河北工業大學國際教育中心副主任賁鴻雁介紹,2023年開始,河工大與南北裏村因舞獅文化結緣,2024年初正式啟動“思政+非遺傳承”校地共建活動,讓學生探訪舞獅之鄉,接觸非遺傳承人,領略非遺舞獅的藝術魅力和精神內涵,並將非遺舞獅文化逐步引進校園。此次帶領外籍學生來徐水開展暑期實踐活動,目的是進一步加強校地共建,以舞獅文化為“媒”加深文化交流、文明互鑒。
外籍學生在徐水區非遺會客廳觀看舞獅文化展板 攝影 李月英
據了解,徐水舞獅已有100年的發展歷史,素有“北獅之宗”美譽,其發祥地東史端鎮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南北裏小學是“全國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近年來,徐水區不斷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體系,通過建設文化展館、培育文化名家工作室、促進産業化發展、打造非遺會客廳、成立中小學舞獅社團、開展校地文化交流共建等途徑,促進徐水舞獅文化的繁榮發展,擦亮非遺文化名片,逐步引領徐水舞獅走向更廣闊的平臺,讓中華傳統文化傳得更遠。(文 周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