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啊,咱們一起回家!”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唐堯公園廣場,舞臺劇《唐河往事》中身負重傷、爬行呼號的民兵劉兆法,令全場觀眾動容。這部改編自1941年南崗北村67名民兵壯烈殉國史實的作品,不僅是震撼人心的紅色藝術呈現,更是唐縣“學習‘理’堂”理論宣講品牌推動“文藝+宣講”融合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唐縣聚焦理論宣講如何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傾力打造“學習‘理’堂”品牌,大膽突破傳統模式,引入文藝力量,為理論宣講插上藝術的翅膀,實現傳播的生動化、具象化和本土化。
唐縣理論特派員在齊家佐鎮西勝溝村開展情景劇紅色主題宣講 攝影 陳小帥
文藝“破壁”:鄉音鄉情講透“大道理”。唐縣深挖本地紅色文化和鄉土資源,創作出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宣講精品。《唐河往事》將革命歷史與家國情懷熔鑄一體,在感動中築牢信仰根基;快板書《大變樣》用方言韻腳,讓“新質生産力”等政策在村晚舞臺歡快流淌。群眾由衷讚嘆:“比刷短視頻更懂初心”“記得住、忘不了”。
唐縣理論特派員在第二中學 的宣講《立足華夏起點 堅定文化自信》 攝影 陳小帥
“三小模式”:文藝搭臺,理論入心。
小載體·大音量:線上,“雲端文藝矩陣”效應顯著。非遺傳承人陳芳剛直播刺繡,短視頻播放量突破1500萬次,指尖技藝傳遞信仰力量。線下,200個村文化廣場升級“田間課堂”。北店頭鎮中顯口村民圍坐石碾聽耕地政策,川裏鎮“有聲黨建墻”掃碼可聽養老政策,政策解讀“聲”入人心。
唐縣理論特派員在縣文化館開展主題宣講 攝影 陳小帥
小舞臺·大主題:聚焦民生關切,用身邊事講明大道理。原創河北梆子《白求恩精神薪火傳》巡演32場,地方戲曲傳承紅色基因;集市“理論趕大集”,志願者用肉羊養殖、醫保新政“拉家常”。
小角色·大能量:鄉土藝術家和基層骨幹成中堅力量。79歲退休教師劉晨霞創作並登臺演唱《強國復興有我》,用藝術解讀“中國式現代化”;村支書李秋麗在古洞村開展“一條板凳話家常”,銀發力量與基層智慧共同煥發宣講活力。
唐縣理論特派員在唐堯公園的情景劇宣講《唐河往事》 攝影 陳小帥
據悉,今年以來,唐縣依託“學習‘理’堂”開展宣講活動超2000場,覆蓋群眾4.5萬餘人次,並同步推動解決民生實際問題600余件。從舞臺上的紅色記憶,到廣場邊的政策家常,唐縣正以文藝為舟,載理論入心,探索出一條理論宣講“潤物細無聲”的新路徑。(文 李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