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徐水:暑期實踐大學生成功創作移風易俗主題小品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9-08 11:09:36

  暑假結束,保定市徐水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六名暑期實踐大學生收穫頗豐,在認真完成日常工作之餘,他們參與創作的移風易俗、倡樹婚戀新風主題小品《十萬分彩禮》獲得成功,引起當地群眾熱烈反響,並被徐水區文明辦選送到保定市文明辦。

保定徐水:暑期實踐大學生成功創作移風易俗主題小品_fororder_保定徐水:暑期實踐大學生成功創作移風易俗主題小品25

大學生表演小品《十萬分彩禮》 供圖 徐水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古天成、董祎璠、李政陽、楊欣怡、田湘桐、孫銘澤六人均為徐水區走出去的大學生,他們在積極參加暑期實踐過程中,深切感受到家鄉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包括正在悄悄轉變的婚嫁習俗與傳統觀念。他們了解到,通過政策宣傳、村規民約引導以及典型示範等多種方式,抵制高額彩禮、倡導婚事新辦簡辦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彩禮的意義,認識到幸福婚姻的基礎是情感相投、責任共擔,而非物質堆砌。這樣的轉變讓他們深受觸動,創作的種子開始在他們心底萌發,在徐水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田夫的指導下,小品《十萬分彩禮》應運而生。

保定徐水:暑期實踐大學生成功創作移風易俗主題小品_fororder_保定徐水:暑期實踐大學生成功創作移風易俗主題小品58

小品演出現場 供圖 徐水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結合徐水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導,六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投入小品創作,編導專業的同學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生活感悟,將大家的創意融入到劇本中,表演專業的同學將自己對作品人物的獨特理解與大家交流分享。

  劇本初稿很快誕生了,但想讓人物“活”起來,卻需要花費大量心思。大家一遍遍分析角色性格——“老丈人”的幽默要自然不刻意,小陽媽的沉穩要帶著生活氣息,璠璠的撒嬌既是女兒心也是觀眾笑點……“臺詞不是背出來的,是‘磨’出來的。”幾位同學這樣形容。為了幫助大家更快地與角色“合二為一”,實踐中心工作人員常常與他們圍坐在一起改臺詞、加細節,下班回家後還會因為突然迸發的靈感拉著同學們線上討論,還專門請當地知名民間藝人到場指導,幫忙調整節奏、提醒動作與語言的配合、把握情感遞進的處理方法。劇本在一遍遍排練、修改中成熟,六名學生也在一次次磨煉中突破。

保定徐水:暑期實踐大學生成功創作移風易俗主題小品_fororder_保定徐水:暑期實踐大學生成功創作移風易俗主題小品1411

小品演出現場 供圖 徐水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同時,徐水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也為小品的問世提供了保障支撐,道具從“小陽”的禮品袋到“老丈人”的拖鞋,從農家樂的桌椅到“婚禮”策劃的方案,都經過精挑細選,力求符合劇情需要。舞臺布景簡單卻不單調,既有農村婚禮的樸實氛圍,也融入了現代婚慶的時尚元素。8月27日,在徐水區“雙爭有我·咱村那些事兒”村規民約故事七夕節講述活動中,幾位大學生精彩演繹的小品《十萬分彩禮》成為整場活動的焦點,引發了觀眾對移風易俗理念的深思和共鳴。

保定徐水:暑期實踐大學生成功創作移風易俗主題小品_fororder_保定徐水:暑期實踐大學生成功創作移風易俗主題小品112

小品演出現場 供圖 徐水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這次集體創作與演出,不僅激發了我們的創作力與想像力,也鍛鍊了我們的團隊協作能力。我們深切意識到,優秀的文藝作品可以成為推動社會觀念轉變的力量。希望這個故事不只是停留在舞臺上,而是能讓更多人思考——感情和家庭的幸福和彩禮的多少無關。”小品主創人員古天成説,他們將把這部作品帶到大學校園,帶給身邊的親朋好友,讓文明新風吹進更多人心中,將移風易俗理念、新時代婚戀風尚傳播得更遠。(文 李雨馨)

編輯:徐文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