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秋意漸濃,河北滄州南大港濕地再現候鳥翔集的旖旎風光。隨著大批候鳥的遷徙季拉開序幕,由黑尾塍鷸、鶴鷸等組成的鸻鷸類“先頭部隊”已抵達這片“全球關鍵濕地”,為秋日的濕地增添了無限生機。在這批“先遣隊”中,一種尤為引人注目的身影——半蹼鷸,給觀鳥者和攝影愛好者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半蹼鷸同黑尾塍鷸等鳥類一起覓食 攝影 宋文峰
半蹼鷸是名副其實的“珍稀貴客”。作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它同時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近危(NT)物種,其種群數量在全球範圍內備受關注。此次在南大港濕地被記錄到的多只非繁殖期半蹼鷸,通體以質樸的灰褐色為主,擁有深色的修長雙腿和一根長而筆直的深色喙,這與喙部呈雙色的斑尾塍鷸或黑尾塍鷸形成了鮮明對比。
半蹼鷸有整齊的深色點狀和矢狀紋路羽毛 攝影 宋文峰
讓半蹼鷸脫穎而出的,是其極具辨識度的覓食方式。據攝影愛好者記錄下的珍貴畫面顯示,半蹼鷸在淺水泥灘中覓食時,會將長喙垂直地插入泥水中,再利落地垂直拔出,整個動作精準、機械,如同老式縫紉機的針頭在布料上快速“縫紉”,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縫紉機鳥”。它們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在濕地和潮間帶中精準地探尋昆蟲及軟體動物等。
工作人員介紹,半蹼鷸是典型的長途遷徙鳥類,其遷徙路線橫跨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南大港濕地是它們漫長旅途中的一個重要“能量補給站”。它們從北方的繁殖地飛往南方的越冬地,途中在此短暫停留、補充體力。由於其種群數量本就不多,且在遷徙途中停留時間短暫,因此在南大港濕地能夠觀測和記錄到半蹼鷸的機會十分難得。
半蹼鷸成鳥為黑色或褐色嘴,不同於斑尾塍鷸或黑尾塍鷸的雙色嘴 攝影 宋文峰
此次半蹼鷸的現身,不僅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創作機會,更彰顯了南大港濕地作為候鳥遷徙通道上關鍵棲息地的重要生態價值。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南大港濕地正吸引著越來越多像半蹼鷸這樣的珍稀“訪客”,共同繪就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文 周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