淶水縣實驗中學學生正在參與食堂營養餐分餐工作 攝影 吳曉靜
9月9日一早,淶水縣三坡學區馬各莊小學學生家長李小芳將孩子送到學校後,安心地外出務工。“自從學校提供營養午餐,孩子吃得比家裏還豐富,我們再也不用中午趕回來做飯了。”她笑著説。
這頓讓她放心的午餐,背後正是淶水縣紮實推進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25年上半年,全縣共撥付膳食補助資金906.65萬元,確保每生每天5元的補助標準專款專用,惠及17780名農村學生。
資金保障是基礎,管理提升是關鍵。淶水縣教體局從食材源頭把控、菜品營養搭配和強化監督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持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與校園食品安全工作。8月29日,淶水縣教體局組織全縣中小學膳食管理工作集中培訓,系統解讀《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工作指引》,覆蓋從校長到食堂從業人員的全體相關人員。除定期培訓外,每學期還邀請食品安全專家、營養師和資深廚師進行專業指導,通過專家指導、實操考核等方式,全面提升供餐品質和服務水準。
“吃的安全”與“吃的營養”同樣重要。全縣71所食堂已完成“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家長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查看後廚操作。同時,縣教體局統一制定雙菜品食譜,在每日餐標不變的基礎上,確保學生營養均衡。
值得一提的是,淶水縣創新將營養餐計劃與勞動教育相結合。9月2日,義安中學組織學生參與食堂勞動實踐,學習分餐、清潔等實踐任務,並通過“1+X 個性化家庭勞動清單”推動家校共育。“1” 指集體分餐、餐具回收、清潔打掃等日常勞動,“X” 則是由家庭與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和興趣定制的個性化任務,引導家長共同參與食育教育,培養學生珍惜糧食、感恩奉獻的意識。
持續努力帶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淶水縣各年齡段學生平均身高、體重均實現逐年增長。其中,13歲男生平均身高增加7.5cm,體重增加6.6kg;12歲女生身高增加6.3cm,體重增加5.8kg。學生貧血率從2012年的16.7%降至12%。
淶水縣教體局副局長張利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管理,在菜品品質、營養均衡等方面持續改進,讓營養餐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加油站”。(文 賈晨陽)
淶水縣三坡學區馬各莊小學營養餐菜品 攝影 吳曉靜
淶水縣三坡學區馬各莊小學食堂內學生們正在排隊打飯 攝影 吳曉靜
淶水縣義安中學學生正在參與勞動實踐活動 攝影 吳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