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恰逢候鳥遷徙高峰。近日,河北南大港濕地迎來了一場壯觀的生態盛景——由超過4000隻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花臉鴨(學名:Sibirionetta formosa)組成的龐大集群首次到訪,這是南大港濕地有記錄以來迎來的最大規模花臉鴨種群。

花臉鴨在濕地飛行 攝影 宋文峰
據現場記錄,龐大的鴨群在濕地上空盤旋時,身影如同烏雲般遮蔽天空,振翅之聲響徹雲霄,場面極為震撼。當它們集結在水面時,隊伍綿延超過3公里,構成了一幅宏偉而生動的自然畫卷。本次觀測到的鳥群以雌雄花臉鴨為主力,它們在此處停歇、覓食,為漫長的遷徙之旅補充能量。

花臉鴨鴨群場面極為震撼。當它們集結在水面時,隊伍綿延超過3公里 攝影 宋文峰

鴨群(放大圖)以雌性花臉鴨為主(喙基具白色圓斑) 攝影 宋文峰
花臉鴨是小型鴨類,其中雄鴨因其臉上獨特的“花臉”而聞名。它的面部由藍綠色、黃色和黑褐色羽毛構成醒目的複雜圖紋,極具辨識度,在眾多野鴨中堪稱“顏值擔當”。與之相比,雌鴨則顯得樸素低調,通體呈暗褐色,翼鏡為亮麗的銅綠色,喙的基部有一個標誌性的白色圓斑。

雌雄花臉鴨(左上)與雄性花臉鴨(右下)(此圖拍攝于2024年冬季南大港濕地) 攝影 宋文峰
此次花臉鴨的大規模到訪,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有力證明。花臉鴨的種群數量曾經歷過巨大波動,由於過度狩獵和冬季棲息地濕地的破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曾在2011年之前將其保育等級提升至易危(VU)。得益於全球範圍內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其種群數量得到了顯著恢復,2025年,該物種的保育等級成功調整為無危(LC)。
南大港濕地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其健康的生態系統為南來北往的候鳥提供了寶貴的棲息和覓食環境。此次史無前例的花臉鴨大集群的出現,再次彰顯了南大港濕地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的卓越成效,也為鳥類學研究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文 張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