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河北 奮進路·向上突圍丨港口資源整合,河北這步棋到底有多妙
7月3日,清晨的河北港口集團唐山港京唐港區,薄霧未散,一輛滿載玻璃、化肥、澱粉等貨物的“海上巴士”從秦皇島港駛來。這些貨物即將被裝上“吉源隆 85”號貨輪,運往華南地區。
如今,在河北港口集團“三港四區”“拼船出海”已成為常見的運行模式,還開通加密了至環渤海其他各港口的支線,合計班期密度達到每月200班,貨物即來即走。
這是河北港口資源整合後協同效應的生動體現。
河北擁有海岸線487公里,從北至南,秦皇島港、唐山港京唐港區、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和黃驊港依次排開,海運條件便利,但此前,秦唐滄三地沒有形成集合效應,港口業務重疊,重復建設,面臨同質化競爭的困局。
唐山港京唐港區,現代化機械設備在進行裝船作業。
2022年10月30日,河北省委、省政府整合省內港口資源,重組成立河北港口集團,將秦皇島港、唐山港京唐港區、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和黃驊港“三港四區”串珠成鏈。重組成立兩年多來,河北港口集團優化整合“三港四區”資源,推行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張網管理、一體化運營,一場從“物理整合”到“化學融合”的變革就此展開。
“避免同質化競爭,首要是合理規劃功能佈局,讓各港口發揮各自優勢、錯位發展。”河北港口集團總經理助理、戰略發展部部長孟凡暉説。
突出各地資源稟賦,河北省委、省政府制定系列政策文件,為港口發展把脈定向——唐山港發揮綜合性深水大港和自貿試驗區政策賦能等多重優勢,打造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源原材料主樞紐港、區域性集裝箱航運樞紐和綜合貿易大港;黃驊港重點建設國際貿易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和雄安新區便捷出海口,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秦皇島港作為全國“北煤南運”重要樞紐港,在保障國家能源運輸安全的基礎上加快打造國際知名旅遊港和現代綜合貿易港……
資源整合讓各港口由從前的“各自為戰”變為“握指成拳”,從“一群港”到“港口群”,港口功能持續優化完善。
忙碌的港口停靠著從各地駛來的船舶。
6月29日,“國電10”即將靠泊京唐港區39號泊位,裝運貨物量不足。河北港口集團煤炭板塊協調聯動,從秦東站調運一列車至新東港站,保障該船船貨順暢銜接,完成裝船作業4.4萬噸。據悉,今年1至6月,各港間運力互調148列,實現集團煤炭通過能力最大化,有力保障國家能源運輸安全。
這樣的運力協調如今已成為常態,激活各港口沉睡的潛能。功能重構,資源共享,從各自算小賬到協同算大賬,不僅算出了港口運力的總體提升,也算出了港口發展的新優勢——
“港區即景區”,秦皇島港打造閱海長堤、觀海花園等景觀,獲評全國首個“五星級”綠色港區,建成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年吸引遊客數百萬;
圍繞集裝箱與幹散貨運輸,唐山港京唐港區投用全球首套穿越式雙小車自動化岸橋,建設智慧綠色幹散貨碼頭,完成集裝箱、幹散貨碼頭智慧化改造;
發力集裝箱與遠洋航線,黃驊港開通我國北方首條以快航模式運營至美國西海岸的集裝箱國際班輪航線,16天直達,打通京津冀乃至中國北方地區至美國西海岸的最快海運通道。
智慧化碼頭控制中心。
定位調整帶來産業鏈重構,更深遠的變化體現在港産城融合。
隨著秦皇島港從傳統煤炭大港向國家旅遊港和現代綜合貿易港轉型升級,秦皇島城市“顏值”加快提升。臨海聽濤的“婚房”、工業風咖啡廳、風格各異的近現代建築……曾經主要運輸煤炭的秦皇島港西港區,將百年曆史與現代創意融合,打造出讓遊客流連忘返的旅遊港,成為秦皇島城市“打卡”新地標,醫療康養産業與帆船遊艇經濟在這座煥新城市齊頭並進。
在唐山,曹妃甸港區自開埠通航,鋼鐵、石化、礦石加工等各類臨港産業迅速聚集,這個昔日落潮時才能顯露全貌的帶狀小沙島,拔節成長為一座濱海新城。如今,借助河北自貿試驗區曹妃甸片區等對外開放平臺,正加快建設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物流産業聚集區。
依託黃驊港,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加速構建現代化臨港産業體系,初步形成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化學品、高端塗料、綠色農用化學品等五大産業集群,以及新能源電池材料、氫能綜合利用等8個特色産業鏈。黃驊港30萬噸原油碼頭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助力綠色化工、新材料等産業集群發展……
當港口不只是運輸樞紐,同時成為産業發展引擎,綿延的海岸線正釋放出向海圖強的澎湃動能。
數據印證了港口資源整合的“乘法效應”:2024年,河北港口集團貨物吞吐量達8.42億噸,較2022年整合之初增加1.09億噸,增長14.9%,在全國沿海港口集團中列第三位;實現利潤總額46.5億元,較2022年增長29.9%。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