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奮進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大數據裏“讀”河北(七):“數字孿生”讓未來之城更“聰明”
2025-11-03 09:49:26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王悅陽責編: 王悅陽

  原標題:雄安新區在全國率先實現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建設 “數字孿生”讓未來之城更“聰明”——大數據裏“讀”河北(七)

奮進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大數據裏“讀”河北(七):“數字孿生”讓未來之城更“聰明”

10月27日傍晚時分,雄安新區華燈初上,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宛如一隻明亮的大眼睛。記者 劉光昱攝

  10月25日,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早高峰的車流平穩有序。當東西向車流增多,綠燈時間自動延長;支路駛出公交車,人行道指示燈立即變紅,以保障行人安全。這套會“思考”的AI紅綠燈系統,正是雄安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建設的縮影。

  雄安的數字城市,是與物理城市同步生成、同生共長的生命體。“在雄安,每一棟樓宇、每一條管廊,從規劃之初就誕生了一個數字世界中的‘雙胞胎’。”雄安新區工信科技數據局數據資源處、數字經濟處處長梁智昊介紹,雄安新區在全國首次提出“數字孿生城市”概念。新區的每一棟建築,都在建設之初便開始形成與之孿生的數字化建模。公園、綠地和水系,數字化建模也始終在同步規劃建設。

  2022年,“雲上雄安”初步長成。新區構建以雄安城市大腦為中心,數字底座體系、智慧建設體系、智慧運行體系、場景引領體系為支撐的“一中心四體系”智慧城市架構,打造無處不在、處處可用的城市智慧生命體。雄安新區成為國內第一個全域實現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建設的城市。

  10月28日,位於雄安城市計算中心的智慧城市運維中心內,工作人員緊盯大螢幕上實時刷新的各種數據。雄安城市計算中心搭載了整個雄安新區的政務雲,還有各種信息化基礎設施,源源不斷地為雄安“雲上一座城”提供動力。

  看得見的是大螢幕上的數據跳動,看不見的是高速運轉的時空數據鏈條。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統籌、集約部署各類感知終端,建成數字道路500余公里、智慧樓宇5000余棟,接入視頻終端10余萬路、各類感知終端近百萬個,實現新建區域實時可視、精準感知。同時,依託CIM(城市信息模型)平臺與時空中樞,貫通全域1770平方公里的時空數據鏈條,覆蓋城市從建設到竣工的全生命週期。

  數字城市建設的核心是數據,但數據融合的難度遠超預期。梁智昊坦言:“部門壁壘、標準不一、安全顧慮,是規劃之初面臨的三大難題。”為此,雄安新區以政策為引領、以技術為支撐,構建了自主可控的數字底座體系。

  7月8日,國家數據局正式公佈2025年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名單,全國共有63家單位上榜。雄安新區3家企業分別在城市可信數據空間、行業可信數據空間、企業可信數據空間三大方向入選試點名單,雄安與上海、廣州、重慶、南京共同成為全國實現“三領域全覆蓋”城市。這標誌著雄安新區在數據要素創新領域邁入全國第一方陣,高起點助推全國可信數據空間建設。

  “過去,一個部門想獲取另一個部門的數據需要層層審批。現在,通過數據空間,權限內的數據‘一鍵可達’。”梁智昊介紹,依託城市可信數據空間試點,雄安新區推動數據從“匯聚共享”向“可信流通”躍升。所有公共系統按照統一標準開發,依託城市綜合數據平臺,一套涵蓋業務系統、行業數據中臺和公共數據資源池的三級共享架構正在高效運轉,讓數據在各部門、各系統間無縫流轉,實現了資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數據印證著機制的活力。截至目前,城市綜合數據平臺已發佈共享介面3679個,累計調用次數達3.42億次,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部門少跑腿”。

  政策引領為雄安新區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與清晰路徑。

  新區始終堅持規劃先行,以《關於全面推動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為頂層設計,系統構建了覆蓋空天信息、人工智能、城市鴻蒙、RISC-V等關鍵領域的專項政策體系,形成了推動數字城市創新的“四梁八柱”。

  如今,數字城市建設的成效正在現實城市治理中持續顯現。

  創新場景不斷增加。以賽事為媒,組織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國際智慧網聯技術應用大賽,吸引155家單位186項作品參賽,評選出46項獲獎作品,並通過場景匯數字城市展廳集中展示自主創新與IPv6、鴻蒙、RISC-V等前沿技術融合的創新場景。

  人工智能産業生態加速構建。依託央企數科聯盟資源,雄安新區已集聚67家重點AI企業,聯合清華大學院士團隊組建雄安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設“一平臺六實驗室”。中國星網等央企設立的34家數科公司集聚於此,累計獲得軟著和專利超4000件。

  創新生態持續優化。目前,雄安新區的RISC-V生態創新中心、未來晶片創新研究院加快建設,IPv6示範場景實現規模化部署,鴻蒙全鏈條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為未來之城注入強勁數字動力。

  在數字與現實同生共長的雄安,全新的城市發展模式正從藍圖變為現實,不斷展現著“數字孿生”讓城市更聰明、更宜居、更美好的廣闊前景。(記者 曹錚 見習記者 郝金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