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農業農村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優
2025-11-06 10:22:12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王悅陽責編: 王悅陽

  原標題: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有力有效推進全省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農村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優

  11月5日,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四五”高品質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第四場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全省農業農村系統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辦成了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全省農業農村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優,有效發揮了“基本盤”“壓艙石”作用。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劉寶岐介紹,“十四五”時期,我省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成就主要體現為“兩個進一步、三個顯著”。

  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實施糧食單産提升工程,開展全程精細精準科學管理。2024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9690.2萬畝、畝産403.4公斤、總産781.8億斤,比2020年分別增加107萬畝、7.3公斤、22.6億斤,糧食産量創歷史新高。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一手抓藏糧于地,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752萬畝,推進鹽鹼地綜合改造利用,旱鹼麥麵積擴大到184.98萬畝;一手抓藏糧于技,培育優良新品種350多個,研製新裝備新機具500多臺套,試驗示範新技術新模式5000余項,全省農作物優良品種、主推技術覆蓋率分別穩定在98%、95%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以上。持續推進“菜籃子”産品生産,菜、肉、蛋、奶、果、水産品品種豐富、供應充裕。

  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拓展。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持“早寬簡實”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將監測標準從2021年的6600元逐年上調至2025年的9000元。截至2025年10月底,全省共有防止返貧監測對象14.82萬戶34.91萬人,通過精準分類幫扶,10.89萬戶25.52萬人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其餘未消除風險的已全部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持續深化産業、就業幫扶,每個脫貧縣培育發展1至2個特色主導産業,用足用好幫扶車間、公益性崗位,落實稅費優惠、社保補貼、一次性交通補助等就業獎補政策。2024年全省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人數達到95.13萬人,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0年12712元增長至17836元,增速高於全省和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7年在國家考核評估中被評為“好”的等次,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鄉村産業發展品質顯著提高。全力實施增強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行動,聚焦農業主導産業,以“五大千億級”工程為抓手,一體推進集群、園區、項目建設,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10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13個、國家級農業産業強鎮74個,蔬菜、中藥材、奶業、精品肉類、中央廚房等全産業鏈産值均超千億元。持續推進“凈菜進京”,著力打造衡滄高品質蔬菜産業示範區,與北京共建環京周邊蔬菜生産基地11.5萬畝,2024年我省蔬菜北京市場佔有率提高到42.5%。著力提升農産品加工業發展水準,全省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由3133家增加到3845家。實施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培育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8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總數達62個。2024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022元,較2020年增加5555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26降低到2.07。

  廣大農村面貌顯著改善。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現收轉運體系行政村全覆蓋,累計改造農村戶廁967.17萬戶,29841個村莊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省村莊面上基本實現乾淨整潔。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8.1%、鄉村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達81.25%、村醫隊伍中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數佔村醫總數比例達52.58%。持續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將整治高價彩禮問題作為重要內容,深入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打造“冀農樂”農民文化體育品牌。突出重點區域,連線成片佈局建設33個省級和美鄉村重點片區,建設1.3萬個和美鄉村。

  農村發展活力顯著增強。深化農村承包地改革,有序推進國家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整縣試點。加強宅基地規範管理,定州市、平泉市、邢臺市信都區、邯鄲市峰峰礦區順利完成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任務。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全省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村達90.4%。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截至2024年底,全省登記註冊的農民合作社達11.13萬戶,納入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達15.5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6.83萬家。(記者 郝東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