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社區治理“新密碼”居民有了“主心骨”
來源:黑河日報  |  2020-09-24 16:39:17

  原標題:“解鎖”社區治理“新密碼”居民有了“主心骨”——北安市積極推動黨建與城鄉治理深度融合

  老舊小區裏,曾經破敗的墻面搖身一變成了文化墻;街頭巷尾裏,志願服務的新風刮進每個角落,文明氛圍越來越濃厚;駐村幫扶超市裏,村民通過參與脫貧攻堅、公益崗位就能獲得積分,換取生活用品……

  北安市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延伸到城市最末端,3000多名在職黨員走進社區參與基層治理,數十名駐村幹部紮根鄉村,將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回應到“家門口”,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七一”這天,兆麟街道黨工委轄區的宏圖物業建立了黨支部,“紅色物業”和“紅色業委會”正式掛牌,以為民服務為切入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北苑小區破損的路面維修了,錦天華苑小區經常堵塞的下水管道暢通了,小廣告、花壇雜草、樓道內亂堆亂放的雜物不見了……小區居民紛紛對“紅色物業”點讚!  

  黨建與城鄉治理的深度融合,解鎖了該市小區發展治理的“新密碼”。今年以來,北安市委將黨建引領城鄉治理作為“一號課題”,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推進辦公室專項推進。制發城鄉治理機制創新和能力建設方案及94項任務清單,從10個方面一體推進,配套出臺30余項政策規範。創新開展“紅色物業”創建,黨支部建在小區上,明確11項具體引領措施,從各街道選取21個小區重點推進,目前成立物業公司、業委會黨支部11個、“黨群議事站”31個,“駐紮式”解決居民問題和小區治理頑疾,研究解決各類問題55個,開展共建113場次。同時推進區域黨群服務陣地建設,打造北安市商圈、和平街道、通北鎮、趙光鎮4個黨群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服務黨員、凝聚群眾”的作用。  

  一股股先鋒能量在各個小區凝聚起來,成為居民“主心骨”。  

  “我在小區住了十多年了,原來小區環境很差,自從有了‘紅色物業’,很多方面都得到改善,小區環境越來越好了,住得更舒心了……”説起身邊的變化,錦天華苑小區居民王奶奶深有體會。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疫情防控期間,北安市3324名在職黨員走進社區參與基層治理,成立臨時黨支部145個、臨時黨小組25個、黨員先鋒隊186個,織密了疫情防控網。  

  目前,北安市已經形成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軸心”,深化拓展“街道聯合工委”“社區黨建聯合體”“八聯共建”等條塊融合機制,區域黨建互聯互通,形成整體治理效應。  

  為解決信息溝通不暢、精細化水準不高等難題,北安市成立了城鄉治理網格化服務保障中心,整合黨建、綜治、公安、城管等平臺數據,依託建“三級網格管理機構”“智慧黨建+城市基層黨建”雲平臺,形成問題蒐集上報、跟進督辦、評議反饋,形成治理閉環。  

  工作人員介紹説:“在成立的194個網格黨小組裏,全面推行‘一長三員’進小區、進樓棟,1626名社區黨員、志願者、民警擔任樓棟長和指導員、協管員、信息員,形成‘街道+社區+網格+樓棟’的四級聯動體系。不僅激活了基層黨建的神經末梢,更讓每一位黨員都找到了‘家’。”黨員們紛紛表示,為群眾出一份力,為家園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是無比自豪和幸福的事。  

  黨建的觸角延伸到了小區和樓棟的網格框架。北安市重新調整劃分615個村社區網格,從大中專院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招錄的專兼職網格員,通過排查走訪,對網格內城鄉部件、事件發生的問題,通過“智慧黨建”APP進行信息蒐集上報,處理環境衛生、物業管理、基礎設施等各類群眾關切問題280余個。同時,常態化開展“聯網格、訪百家”活動,累計開展扶貧幫困、矛盾化解等服務860余次,惠及群眾1.6萬人次。(記者高鑫)

編輯:于靈爽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