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航空救援支隊:換羽新飛的“空中守夜人
來源:東北網  |  2020-10-16 10:37:17

  黑龍江省大慶市是一座以石油、石化為支柱産業的著名工業城市,素有“油城”的美譽。除了著名的大慶油田,這裡還有一支我國專業的航空應急救援力量——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大慶航空救援支隊。11年來,大慶航空救援支隊立足森林消防,已建設成為我國一支集運輸、護林、滅火、偵察、救援于一體的空中勁旅,擔負起航空應急救援的重大使命。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大慶航空救援支隊:換羽新飛的“空中守夜人

  大慶航空救援支隊坐落在黑龍江省大慶市郊,同大慶薩爾圖機場毗鄰。現在,支隊擁有辦公樓、訓練樓、宿舍樓、機庫、塔臺、雷達站、吊桶訓練場等功能齊全的建築群和寬闊的訓練場所、起飛場地,同時,搜救犬訓練場、地震救援訓練場等功能型場地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可是在支隊組建時,這裡還是一片鹽鹼荒地。

  支隊的前身是武警森林指揮部直升機支隊,是我國首支空中防火滅火武裝力量。2009年6月支隊奠基的時候,這塊遠離市區的地方被選作營區,開始建設。

  萬事開頭難。組建之初,支隊一缺營房、二缺資金、三缺專業人才,當時籌備組的幾個人都缺乏組建航空兵部隊的經驗。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支隊指戰員開始了邊組建、邊改裝、邊訓練的創業歷程。

  沒有營房,他們在莊稼地裏臨時蓋起幾間鐵皮房作為籌備場所;沒有資金,他們就一次次找上級及當地政府協調暫借;沒有經驗,就到陸航部隊和地方民航取經……

  那時,這裡一到夏季最難熬,蚊子個頭大、數量多。營建施工時,蚊子“成群結隊”叮咬指戰員。衣服穿厚了,熱得讓人喘不上來氣;穿薄了,讓蚊子叮上一口,馬上就會起包,又痛又癢。到了冬季,指戰員住的鐵皮房,水汽凝結成冰,把門都封住了。指戰員第二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木榔頭先把門敲開。

  創業條件雖然艱苦,也難不倒支隊指戰員們。

  支隊自組建之日起,就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精神為激勵,一路苦幹,逐步完善。指戰員們研訓10多項空中滅火戰法,創新“四機跟進吊桶灑水”戰法填補國內外航空消防空白;利用430余小時測試完善新裝備的50多項技戰數據,解決了1700多個問題;用6個月編寫出78部規範手冊、6部法規;用16個月完成了支隊組建任務;2010年9月,首架直升機列裝入隊……

  執飛首架直升機列裝入隊任務的支隊副支隊長王興坤説:“當時支隊採購的直8型森林滅火直升機是我國第一代自行設計製造的森林消防專用機型,沒有任何改裝試飛經驗可循。”支隊安排他前往飛機製造廠,一待就是近4個月,先後驗證了70多項技戰數據,發現20處安全隱患,協調廠家改進170余個技術問題。在之後的4個月間,支隊完成了8架直升機列裝歸建的任務,被同行們譽為航空兵建設的“深圳速度”。

  據統計,支隊從2010年11月以來,安全組織飛行訓練15678余小時,49233架次,先後在大興安嶺原始林區空中護林、春秋防期駐訓、搶險救災等100多次重要任務中亮相,航程達211131公里。

  在執行森林滅火任務的同時,該支隊還在森林防火中發揮著獨特作用。在清明、五一、十一等關鍵時期,入山人員多,火險概率增加。支隊發揮直升機快速機動、高效滅火的優勢,搭載指戰員和地方林業人員,攜帶滅火機、水槍、油鋸等裝備,沿江河、流動人口出動頻繁、火災易發地段、旅遊景點重點部位開展清山、清林、清河道和載人巡護,防範森林火災。

  “苦練”﹢“精飛”,打造應急救援的“空中雄鷹”

大慶航空救援支隊:換羽新飛的“空中守夜人

  如今,在大慶航空救援支隊大門的兩側,安放著四個大字,一邊寫著“苦練”,一邊寫著“精飛”。這些年,該支隊以此為要求,不停地練,不斷地飛,逐漸將自己打造成應急救援的“空中雄鷹”。

  “沒有99.99%的安全,只有100%的安全”。這是大慶航空救援支隊組建以來始終堅守的安全鐵律。為了實現這一點,他們不斷進行實戰和探索。

  “雛鷹”要展翅高飛,成為能打必勝的“雄鷹”,靠的就是千錘百煉。支隊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思路,組織編寫出《直升機飛行規範》,完善了《特情處置手冊》。在飛行訓練中,支隊引入數字化指揮系統,實施全程跟蹤,對不合格的架次、動作一律補訓。

  面對東北林區獨特的地勢和氣候導致森林火災火勢蔓延快、控制難的實際,支隊堅持以實戰為牽引,組織開展大風雪地條件下懸停起落航線飛行,錘鍊複雜天氣下飛行技術,科學高效開展機降滅火、索(滑)降滅火、吊桶滅火、搜索營救、夜間飛行等專項訓練,練出了一批技術過硬的飛行員。通過不斷挑戰,支隊指戰員實現了在零下30攝氏度條件下停車20小時後成功起降,開創了國內消防直升機極寒條件下滅火作戰先河;與森林地面隊伍開展10余科目120余架次聯合訓練,研裝空中實時數據傳輸、林區巡護可視化等10余項信息化系統,對4000余萬公頃原始林區進行巡護勘察,建立數據庫,充實完善兵要地誌。

  全面發力建設,勇當“空中守夜人”

大慶航空救援支隊:換羽新飛的“空中守夜人

  自2018年下半年完成轉制和向國家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的轉型之後,大慶航空救援支隊圍繞擔當起航空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的職責,適應“一主兩輔”(以森林防火滅火為主業,建設地震救援、水域救援專業隊伍)救援任務需要,全面發力建設“空中守夜人”。

  面對轉制轉型、職責轉變、任務升級等挑戰,支隊將2019年定位為轉型升級的開元之年,提出由執行單一森林防滅火任務向承擔多災種航空應急救援任務轉變,由相對固定區域救援向全域機動救援轉變,由空中輸送滅火向空地一體救援轉變,依託核心能力提質增效、綜合能力轉型升級,儘快融入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在應急救援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突擊作用。

  隨著轉制後職能任務的拓展,支隊對標未來職能定位,謀劃建設發展頂層設計,連續承辦了森林消防隊伍空中觀察指揮員培訓班和空地協同滅火戰法研訓班等。組織指戰員參加水域應急救援骨幹培訓、搜救犬培訓,為加強航空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今年以來,著眼轉型升級發展需要,支隊一手抓航空滅火力量建設,一手抓綜合救援力量建設,不但要做駕機搶險的急先鋒,還要做綜合施救的多面手,先後組織開展了空地協同野外吊籃救助、空中搜索營救、戰地緊急救護以及水域舟艇翻覆、編隊行駛等高難課目訓練,狠抓應急救援補課趕隊。6月,支隊首次與水務局、林草局、人民醫院、公務段等多個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聯合開展對松花江、嫩江水域的勘察演練,為應對突發洪澇災害時,迅速解救被困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

  現在,這支應急救援隊伍中的航空勁旅,正以不懈的努力,勇敢擔起“空中守夜人”的職責和使命。

編輯:于靈爽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