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鹽鹼改良田稻香蟹肥滿肇源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0-10-28 10:45:29

  萬畝蘆葦蕩隨風搖曳,天上野鳥成群結隊飛,水裏魚蝦蟹暢遊,岸上滿眼稻花香……如今的鯰魚溝基地有多美,令人難以想像當初多荒涼,這裡曾經是“夏天水汪汪,冬春白茫茫,只長鹽蓬草,不長豆和糧”的鹽鹼地。

  近日,大慶市肇源縣超等鄉對改良後的鹽鹼地試驗田進行了秋收測産,每畝達到近300公斤,是普通鹽鹼地産量的3倍左右。而在此之前,該縣鯰魚溝基地早已通過成功開發20萬畝鹽鹼地水稻引發關注。如何複製肇源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增加糧食産能,成為業內外關注的話題。

  據了解,鹽鹼地改良是世界性難題。早在20多年前,鯰魚溝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蔡雲樓便籌集資金收購了20萬畝鹽鹼地,開始了向鹽鹼地要經濟效益的艱難探索。他前後投資1000多萬元,修建水利工程。歷經八年的艱苦努力,這片鹽鹼地年産蘆葦2萬噸,淡水魚200萬斤,年獲得經濟效益超千萬。如今,鹽鹼地水稻畝産已達700公斤以上。

  除了肇源,大同和林甸也都有鹽鹼地種植水稻的試驗田,每個試驗區的面積都不大,一般僅幾十畝而已。“肇源縣有水稻接近100萬畝,基本上都屬於輕鹼地,本地百姓對於這種鹽鹼地種植水稻的技術已經基本掌握,本地水稻平均畝産600公斤,高産品種畝産可以達到700公斤。這説明大慶在輕鹼地種稻方面已經有了不錯的技術積累和成績。”肇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韓雪松表示。

  同樣與鹽鹼地較勁的,還有科研院所和企業。改良鹽鹼地種植糧食作物,或者引進抗鹽鹼經濟作物,是大慶探索開發利用鹽鹼地資源的兩個主攻方向。

  “我們在鹽鹼地上進行適應性種植的除了水稻,還有蔬菜和食用菌。”省農科院大慶分院專家説。“企業明年準備把技術大面積推廣,繼續嫁接外界資本,開發改良肇源重度鹽鹼地,目標是30萬畝。”黑龍江民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軍説。

  越來越多的力量加入進來,越來越多的新模式相繼出現。期待“生態綠”取代“鹽鹼白”,成為一道新風景。(記者 李民峰 趙吉會)

編輯:劉才星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