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四大團隊技術支撐“月面採樣”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0-12-18 09:18:14

  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載著“最珍貴的禮物”——不少於2千克的月壤順利“回家”,成功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月球無人自主採樣返回的國家。

  嫦娥回家的背後,始終有以航天為特色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相伴。此次“月面採樣”是嫦娥五號工程的四大核心技術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鄧宗全院士、黃玉東教授、趙陽教授、張學習教授等科研團隊十餘年刻苦攻關,多項技術成果鼎力支撐此次月面採樣任務。

  嫦娥五號工程立項論證始於2009年,鄧宗全教授主持了月面採樣與封裝專項論證,確立了月面鑽-表複合式釆樣與封裝方案,通過一次任務可同時獲得表層和次表層樣品,這在國際上尚屬首例。

  2011年至2013年,由鄧宗全團隊牽頭,與航天五院總體部、北京衛星製造廠等單位合作,完成了“採樣封裝分系統設計集成與驗證技術”“鑽取採樣機構關鍵技術與原理樣機”兩個重大專項的攻關任務,解決了鑽-表複合式月面採樣與封裝技術難題,確定了機械臂多次採集、中間站集中存儲、一次轉入封裝容器的作業流程,攻克了以“雙管單袋”為基本特徵的月面鑽取採樣關鍵技術,研製了工程樣機並開展了全流程試驗驗證,形成了嫦娥五號獨具特色的月面採樣作業技術體系。

  2012年至2020年,鄧宗全團隊與工程承研單位——北京衛星製造廠組建了嫦娥五號月面鑽取子系統産品研製聯合團隊,成功研製出鑽取採樣子系統飛行産品。

  2020年12月2日,團隊圓滿完成了鑽進取芯、提芯封口、纏繞整形、樣品傳送和避讓展開等關鍵作業任務。

  黃玉東團隊完成了取芯軟袋型號産品研製任務。據了解,取芯軟袋産品具有耐高溫、易翻折、質地柔軟、結構緻密等優勢,能經受住月面釆樣的嚴酷工況考驗,同時可滿足原位取芯、樣品封口和纏繞整形等功能需求,最終圓滿完成了月壤剖面層序樣品的封裝任務。

  趙陽團隊針對鑽取子系統作業效能驗證和機構動力學優化等技術難題,研製了鑽取子系統地面驗證支持平臺,實現了對鑽取採樣過程的全方位在線監視和專家決策支持,保障了嫦娥五號鑽取採樣全流程地面演練及在軌作業狀態判讀。

  張學習團隊針對月表高溫作業機械臂輕質、高剛度、高強度、耐熱材料的苛刻要求,研製了高性能機械臂結構件,完成了彎扭聯合載入裝置研製及機械臂剛度與強度考核,為機械臂多點、多次採樣及樣品精準轉移提供了技術支撐,在月面釆樣作業中表現出優良性能。

  嫦娥五號月面採樣任務的圓滿成功,是在國家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的領導下,哈工大與航天工業部門協同攻關的重大成果,開創了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從預先研究、工程立項、技術攻關到工程實施全過程的一體化創新合作典範。(記者 趙一諾)

編輯:張牧秋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