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關鍵技術為“華龍一號”穿上“防護服”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1-02-18 09:26:11

  “能扛住大飛機撞擊、航油的燃燒,內殼和外殼之間形成負壓,即使內殼受損,放射性物質也不會從內殼中泄漏到環境中去。”1月30日,全球第一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其安全殼是保證電站安全的最後一道實體屏障,對於核電站的安全至關重要。哈爾濱工程大學核學院孫中寧教授科研團隊主導參與了“華龍一號”至關重要的一項國際首創核電站工程應用技術——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的設計研發,解決了一項世界性難題,擦亮了“國家名片”。

  當發生斷電事故時,仍能高效排出安全殼內的巨量衰變熱,保證電站的最後一道實體屏障——安全殼不會發生超壓破壞,這是一個長期沒有解決的世界性難題。2011年開始,孫中寧教授帶領團隊與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緊密合作,通過不懈努力,于2012年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綜合實驗臺架”,又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完成了與雙層混凝土安全殼相適應的非能動熱量導出系統工程化研製。從2014年開始,聯合研究團隊開始進行“華龍一號”安全殼熱工水力特性綜合實驗臺的設計工作。在之後的四年時間裏,建起了大規模綜合實驗裝置,完成了11類數十次實驗。

  2018年8月29日,團隊完成了最後一次實驗,“華龍一號”安全殼的防護實現了由能動向非能動的跨越。

  2020年年底,經鑒定,認為該技術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目前,除了剛剛實現商業運行的福清5號機組,還有在建的福清6號機組、巴基斯坦卡拉奇2、3號機組,以及漳州核電的1、2號機組均應用了項目團隊的研發成果。

  不久前,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再度與哈工程等單位聯手,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嚴重事故下安全殼系統性能研究”,正式啟動包括新一代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技術在內系列技術創新研究,努力使中國核電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再上一層樓。(記者 趙一諾)

編輯:張牧秋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