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 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代表委員熱議實施好黑土地保護工程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1-03-10 09:47:00

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 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代表委員熱議實施好黑土地保護工程_fororder_167e384b-b848-4782-9806-910de28c0b26

秸稈還田是增加黑土肥力的重要方式。記者 邵國良攝

  黑土地富含有機質,是“耕地中的大熊貓”,多年來一直高産豐産,但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黑土地保護工程。參加全國兩會的黑龍江省代表委員們認為,要實施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休耕輪作制度試點,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提質效,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持續提升耕地品質。

  種好黑土地是本分 守好黑土地是職責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脈”。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不但要有“長牙齒”的耕地保護制度,而且要有行之有效的舉措。

  黑龍江省牢牢守住耕地數量紅線。強化土地規劃和用途管制,健全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測機制,嚴格落實耕地佔補平衡,按照“佔一補一、先補後佔、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的要求,連續19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有餘。

  在黑土地保護上,黑龍江省採取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2020年全省黑土耕地保護示範區面積達到1000萬畝。大力推廣實施“一翻兩免”“一混兩免”“全覆蓋保護性耕作”等耕作模式,2019年秋,以深松深翻整地為主的“黑色越冬”耕地達1.3億畝,玉米和水稻秸稈全量翻埋(碎混)還田面積達到5000萬畝以上;2020年免耕播種1330萬畝,為春季保墑、搶墑奠定了良好基礎。新建高標準農田886.7萬畝,累計達8116.5萬畝。

  全國人大代表張子林提出,做好“黑土地”這篇大文章,包含兩方面:一個是把地“種”好,這是我們的本分。“十四五”黑龍江省要把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提高到1600億斤新臺階,做到國家需要我們調出多少糧食就調出多少糧食,需要我們調出什麼品種就調出什麼品種。另一個是把地“守”好,這是我們的職責。黑龍江這塊珍稀的黑土地不僅是龍江的,更是國家的、民族的。我們將依法千方百計保護好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嚴守耕地紅線,讓黑土地在我們手裏一畝都不能少。

  全國人大代表賈紅濤表示,加大合村並居力度,促進更好實行農業生産現代化。合村並居,可以增加優質耕地,保障18億畝紅線。賈紅濤建議,國家要大力支持合村並居工作,按照增加的耕地數量重獎合村並居的村,獎勵資金全部用於搬遷戶補貼。

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 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代表委員熱議實施好黑土地保護工程_fororder_d4055d82-8b76-47fc-886b-f80769e3f2e5

深松深翻整地,實現“黑色越冬”。記者 邵國良攝

  多管齊下加強統籌 綜合施策確保長效

  這些年來,關於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技術或模式很多,如秸稈翻混還田、淺混還田、條耕條蓋、玉米大豆輪作等,不同模式適合不同土壤類型,所以保護黑土地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

  全國政協常委趙雨森認為,目前,黑土地面臨著保障糧食産出與可持續發展的雙重挑戰。黑土地保護需要集中相關專項、統籌各項政策、持續加大投入。他建議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力度,提升耕地品質。優先在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保護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加快灌區田間配套工程建設,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設立黑土地保護建設專項,加快黑土退化治理。

  趙雨森建議,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升水土保持和防洪減災能力。黑土區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耕地灌溉率為40%左右,水土流失比較嚴重。一是實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重點解決灌區病險、“卡脖子”及渠段滲漏等突出問題,提高灌溉水綜合利用效率,實現工程換水、控灌節水、壓采地下水。二是實施澇區治理工程。三是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東北地區經濟欠發達,地方投資籌措壓力大,應適當提高中央投資補助標準。同時,加大秸稈還田利用率,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一是農機購置補貼由每年15億元增加至25億元。二是增加深松整地補貼,每畝補貼資金20元。三是給予秸稈還田作業補貼。為調動農民還田積極性,對玉米和水稻秸稈還田,按每畝給予50%補貼標準計算,每畝分別補貼50元和20元。

  趙雨森還建議,建立休耕輪作體系,完善科學耕作制度。一是繼續開展輪作試點,每畝補貼資金150元。二是小麥作為東北地區主要輪作作物,既不享受最低收購價政策,也沒有生産者補貼,小麥麵積嚴重萎縮,應將東北地區小麥納入生産者補貼範圍,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

  現代耕作技術在黑土地保護利用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只有土地集中連片才有施展空間。因此,全國人大代表鞠秀芹建議,加大土地流轉力度。通過完善法規細則,規範土地流轉管理;發展仲介組織,搭建流轉服務平臺;加大扶持力度,營造流轉良好環境;健全保障體系,解決農民後顧之憂;培養專業人才,保證流轉形成良性循環。

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 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代表委員熱議實施好黑土地保護工程_fororder_99286548-e11e-4a92-8479-58621ff1ffd6

北大荒集團鶴山農場大型機械深耕黑土地。記者 吳樹江攝

  擴大保護面積 提升科技支撐

  2015年以來,有關部門結合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的實施,因地制宜地探索形成了5個黑土地保護利用模式:在松嫩平原中東部和三江平原中厚黑土層區域,主推黑土地保育模式;在淺薄黑土層區域,主推黑土地培育模式;在大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等坡耕地區域,主推坡耕地控蝕增肥模式;在松嫩平原西部風沙乾旱區,主推保護性耕作模式;在水田區,主推秸稈還田水肥優化培肥模式。

  這些模式基本涵蓋了黑龍江省各類型黑土地。長期工作在基層農業戰線的全國人大代表高春艷建議,在現有14個(含1個農場)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縣的基礎上,將黑龍江省剩餘縣(市、區)全部納入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整建制推進項目範圍。她還建議,對修復、治理耕地的土壤改良技術、培肥地力技術,以及有利於保護黑土地的農業生産技術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的研發和創新,給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和資金鼓勵,為提高生態品質和農業生産效率提供科技保障。

  還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加快研製和建設動態監測系統,包括黑土地土壤品質及生態系統監測站網、黑土地資源綜合管理與服務系統、遙感綜合應用示範基地和重大科研平臺等。整合地質調查、土地調查、農業、林業、牧業以及水利部門等調查成果,在國土“一張圖”工程基礎上建立黑土資源信息共享平臺,為全面認識和管理黑土資源提供信息保障。開展區域空間規劃體系研究,從源頭做好黑土區土地利用規劃,管控土地利用方向,遏制黑土退化,實現黑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建立和完善黑土區區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黑土資源保護利用。

  趙雨森建議,建立黑土地保護工程中心,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5G等技術,建設黑土地數據智慧服務平臺、耕地品質調查監測數據庫和耕地品質長期監測站點,為黑土地監測、保護和評估提供科學依據。(記者 周靜 郭銘華 張磊)

編輯:于靈爽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