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玉米的工人正在巡檢設備。
昊天玉米廠區一角。
“以往産銷25億元的澱粉,才能産生1億元的利稅,而這個L乳酸項目投産後,産銷5億元就夠了。”3月末,青岡玉米産業園,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郭樂望著窗外規制宏大的澱粉生産廠區頗有感慨。
2020年,綏化市農業和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集群規模已超900億元向千億元級別邁進。其中的玉米精深加工産業鏈年加工能力達到千萬噸,全國地級市第一。2020年規上企業實現産值超過170億元,預期未來2到3年,産值可達500億元。
為什麼會是綏化?如此的産業規模從何而來?又為何是玉米産業鏈佔據産業集群的C位?在如今新形勢下,補鏈、強鏈、延鏈、産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兒?
記者赴市縣進企業採一線尋真相,請專家問學者解惑問計,希望能解答綏化玉米産業發展的許多個為什麼。
時空交織 20年生聚築基玉米産業
綏化最早的玉米深加工企業是1998年2月成立於肇東的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主産乙醇。但在眾多業內人士印象中,1999年5月在青岡成立的黑龍江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才真正是為如今綏化玉米産業鏈條佈下的關鍵一子,該企業主産是澱粉——玉米産業鏈上最大分枝的“基座”産品。其後相繼成立了成福食品、昊天玉米、星湖科技、京糧龍江、象嶼金谷、新和成,直至2018年2月在海倫成立的國投生物,整整20年間,綏化玉米産業從小到大,隨著一個個在業內響噹噹的企業入駐發展,産業鏈條也逐漸完備,並不斷延伸。
“綏化向來是將自己放在全球産業鏈條之中,緊密配合國家政策與市場趨勢來謀劃産業發展的。”綏化發改委副主任王剛説,作為産業鏈基礎的澱粉,年産量龍鳳玉米80萬噸、昊天40萬噸,直至2017年京糧龍江70萬噸産能的加入,才算是徹底夯實了玉米産業鏈的澱粉底座。
打開地圖,綏化十余家規上玉米深加工企業的空間分佈一目了然:各據要津,相對分散。
當仔細比對綏化各地玉米深加工企業年總加工玉米量的數據和綏化玉米種植産區産量的分佈,情況就變得有趣了起來——二者高度吻合。節約成本最大限度貼近原料産區是加工類企業建廠首要,京糧龍江的郭樂説:“2017年投産時本地玉米價格為1600元/噸,山東當年價格為2000元/噸,價格優勢明顯。”
綏化豐沛的資源優勢在此也顯露無疑,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最多時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畝、産量突破1000萬噸,周邊産量3000多萬噸,在原料供給上具有絕對競爭力。
地緣上距省會僅1個小時車程,高鐵開通後兩地時間更將縮減為半個小時。
産業新局 補鏈強鏈延鏈多題待解
由玉米而至酒精或澱粉,由澱粉再至澱粉糖、葡萄糖,由葡萄糖再至氨基酸、維生素,由維生素再至每公斤價格3500余元的輔酶Q10。這條精簡描述的玉米産業鏈,已基本關聯起綏化域內眾多玉米深加工企業。他們在這個長長鏈條之上各踞“獨門絕活”,並不斷依靠科技研發,試探著向前端或後方延伸,既保持著一定的邊界,卻又互相交錯滲透。
黑龍江昊天玉米開發有限公司2005年4月成立,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9月成立。兩個企業在綏化市開發區內緊緊相鄰。
以澱粉生産為傳統主打的昊天,一直説生産維生素和輔酶Q10的新和成是他們招商招來的,這個在當地業界眾知的善意調侃,卻也説中了産業招商中的一部分事實,産業鏈的吸聚效應在綏化玉米産業的各處都有顯現。食品、飼料甚至是以玉米秸稈為生物質燃料進行的熱電聯産,都是因此而發展起來的。
王剛稱,沒人能預設20年的時間跨度,也沒有誰能強行規劃企業應該選址在哪兒。所謂規劃引領,歸根結底都是地方政府真正尊重並契合了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作用這一科學理念。
綏化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綏化市近來推行“圖譜+家譜”,以行業龍頭標杆企業帶動産業集聚。根據玉米産業上下游生産要素、産品等繪製了黑龍江省第一張玉米産業鏈圖譜,鎖定目標企業精準招商。全面推行鏈長制。一名市級領導、一套專班、一個牽頭部門、一套工作機制,從關注産業鏈精準招商擴大到項目建設、産品創新、科技創新和平臺建設,全力打造重點産業集群。
20年潛心發展讓綏化玉米産業站上國內一線,但新形勢下的更多新問題也不斷産生,亟待破解。
“2017年建廠時綏化本地玉米1600元/噸,山東是2000元/噸。而2020年末,東北玉米價格達到了2800元/噸的歷史新高,同年的山東是3000元/噸,原料的價格優勢越來越小。”京糧龍江郭樂對未來玉米價格的回調並不樂觀。
龍鳳玉米孫喜亮也説,地方招商力度大、營商環境好、産業集中,但也造成了原料採購的競爭加大。“在青岡,無高速路無鐵路的情況多年來未獲根本改善,運輸成本高這一問題的解決在如今新市場態勢下更顯迫切。”
除去對原料價格與供應總量失衡的擔憂,日前青岡縣工信局局長姜國偉舉出了數個制約産業發展的共性問題,需要下大力氣積極解決。首先是地方産業科技人才的不足,其次是能源這一生産要素的保障。生物發酵是玉米深加工關鍵環節,具有高投入、高耗能的特點,需要大量蒸汽,煤、水、電是企業的基本生産要素。姜國偉介紹:“煤一部分來自俄羅斯,一部分來自內蒙古東部,但供給不穩定。青岡以至於綏化的水系都不發達,青岡的工業用水目前仍在與居民用水共用同一個水源地,相對緊張。”再有就是企業融資難、成本高、時限長的情況仍然存在。龍鳳玉米與京糧龍江每年約需融資20億元,但縣內各大銀行額度不夠。
姜國偉表示:“我們要打造的生物發酵産業園,對園區供水、供電和排污等配套能力都是考驗。企業所説的交通問題,綏大高速與吉黑高速在未來建成後或有所緩解。青岡具備節點優勢,但受現時交通條件所限,確實造成這個優勢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玉米和土地優勢隨著形勢的發展日漸弱化,而企業的生産原料還有大部分不能就近獲得滿足,必須依賴於市外省外運進,廣義的地方工業配套問題也日益凸顯。綏化學院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院長王鵬説,配套不足所影響的絕不僅僅是企業的運輸成本,更限制著企業和産業長遠發展。
探索前路 催生發展新動能
理論上玉米産業鏈的産品品類可達2000多種,但現在綏化各玉米深加工企業總計出産的産品僅有幾十種。
延伸産業鏈,全力增加高附加值産品在本地的生産,貢獻地方經濟,是企業與政府共同的目標。
“玉米深加工的深度遠未達標,畢竟現實的澱粉生産仍佔比巨大,而且大部分都運至外地消化轉化,初級産品在本地實現的利稅産出很低。”姜國偉説,但這也證明發展空間巨大。
玉米産業鏈枝杈千條,向哪伸展是最優解?行業專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長鄭喜群的建議是,重視目前玉米加工副産物的繼續延伸加工,比如玉米蛋白粉做飼料、發酵飼料、玉米肽,胚芽粕再利用做飼料等等。在他看來,玉米加工副産物的研發利用,現在應是主要問題。
“國內現在的玉米深加工産品僅限于氨基酸、維生素這類,但更深一層次更高附加值的産品,我們國內的研究是有限的。”綏化學院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杜麗紅博士説,目前國內工藝成熟的多是大眾性産品,國內對高附加值産品的研發目前仍處於實驗室水準,離産業化工業化之路還很遠,由於我國生物發酵研發起步晚、積累不足,當向更深一層探尋時,專業基礎研究薄弱的現狀就成了最大制約因素。
“發達國家在專業的常規領域有先發優勢。”綏化學院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院長王鵬總結,在常規路徑上追趕,在副産物方向超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玉米精深加工的關鍵技術是生物發酵,而生物發酵就涉及到菌種。目前,我國部分行業企業採取進口菌種的方式組織生産,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不無風險。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安全上考量,加強研發,徹底擺脫國外對先進技術與菌種的壟斷,同樣是行業發展的內在迫切需求。王鵬認為,區域內産業鏈條上的企業間交流溝通不足,尤其是在工藝與菌種研發上,企業都在各自為戰,很可惜,技術是鏈條,産業更可以是網。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以政府為主導,以高校為主體,吸納企業參與,建設一個公有共用的生物發酵科技研發平臺,為産業建設通用的基礎科技智慧庫、菌種庫;加大地區産業所需人才的吸納培養力度;完善完備工業配套體系。以雄厚的産業基礎科技、多層次的人才儲備和不斷健全的工業體系配套來升級和發展産業,正是專家對産業未來的理想預期。
3月初,青岡縣人民政府與京糧龍江簽約,企業將投資15億元、擬於4月末開建L乳酸生産項目。“力爭當年開建當年投産,這也是我們這個企業的傳統。”郭樂説。
在一致的共識下,專家在探索、企業在行動、政府在護航,合力前行,綏化玉米産業的未來,已經來了。( 文/攝 記者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