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頃稻浪日邊來 ——黑龍江墾區現代大農業生産之春播紀實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05-18 10:19:01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于靈爽 通訊員 藍懷忠):“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 五月中旬的三江平原腹地,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建三江分公司1100多萬畝水田進入集中插秧高峰。新插的萬頃秧苗泛著鵝黃,在波光粼粼的稻池裏隨風搖曳。

  大型灌區全程數字化管理將滔滔的黑龍江水送進百公理的主灌區;技術人員坐在物聯中心即可進行無人打漿機和無人插秧機精準作業;航天育種、工廠化智慧化集中浸種催芽;水稻側深施肥、超早缽育、覆膜機插等先進技術;3S、5G物聯網技術、信息化集成技術等生態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引領著中國這艘現代農業“航母”在2021年的春風裏再次起航……

  好水出好糧

  “青龍山灌區渠首站滿負荷運轉總裝機流量達每秒381立方米,超過南水北調工程的提水流量。”青龍山灌區渠首站技術人員介紹説,作為建三江墾區四大灌渠之首,青龍山灌區2017年開始將黑龍江水引入稻田,目前已能夠保障600多萬畝水田生産需要。

  “用黑龍江的江水種出的大米能增産30%,價格比用地下水種植要高出40%。”青龍山農場第8作業區的農戶王天浩説,2017年前,他種植1200畝水稻,雖然水田就在黑龍江邊上,但因為沒有灌區,就是用不了江水,只能就地打井。費用高不説,還賣不上價。

  “從2017年開始,這條灌區就讓我們受益了,我家每年增收都在幾十萬元!”王天浩對今年的豐收也信心滿滿。

  和王天浩一樣得益於三江平原灌區工程的種糧大戶,在建三江墾區有2萬多戶。

  王天浩的煩憂正是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建設億畝高標準農田規劃戰略的初衷之一。

  黑龍江墾區擁有耕地4000多萬畝,是“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區域。雖然,三江平原水系發達,河流縱橫。但墾區水稻種植起步較晚,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推廣。因為江水灌區工程建設滯後,有三分之二的水田用水是地下水。滔滔江河近在咫尺,農戶們卻只能望“江”興嘆。

  擴大江水灌區面積,提升商品糧食品質,是黑龍江省保障全國第一産糧大省的糧食穩産增産的關鍵之舉。黑龍江墾區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全省乃至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核心。

  三江平原灌區工程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是國家172個重點水利化工程之一。它的建設大大提高了墾區高標準農田擴展速度,提高農田的産出效能,確保墾區現代大農業的示範引領地位。

  在金融助力現代大農業發展過程中,農行黑龍江分行一直走在前列。

  2014年初,農行黑龍江分行就開始探索與黑龍江農墾總局建立高效的服務方式。2015年,雙方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穩定的合作模式。

  2015年秋,農行黑龍江分行確立了以“統貸統還”的授信模式支持墾區水利工程建設,制定了《中國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關於支持黑龍江墾區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信貸服務方案》,對墾區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意向性授信額度100億元。僅對“三江平原灌區工程”就注入專項貸款12.8億元。為提升對“三江平原灌區工程”服務效率,該行有效營建了總行、省行、二級分行協作聯動機制。首筆貸款從貸款組織調查到總行貸審會決議通過,共用時9天,開創了該行最短時間完成項目貸款全部流程之先河。

  2020年,黑龍江墾區糧食總産達430億斤,實現“十七連增”。而建三江墾區糧食總産超過墾區總産的1/3。

  “雲”上生活

  “建三江墾區農民的生活可以用一句話概括——50天種田,其他時間花錢!”5月11日上午,在建三江分公司紅衛農場的一個插秧現場,一位種糧大戶用東北人特有的幽默這樣説。

  在紅衛農場的這個插秧現場,無人駕駛的水稻插秧機在水田中來回穿梭。

  “使用無人插秧機作業,是墾區智慧農業的一個側面。”紅衛農場主管農業的副場長説,無人機插秧不僅能夠保障插秧間距一致、深度統一,而且能夠保障插秧效率,能夠在7天內實現全場160多萬畝水田作業完畢。

  無人機插秧是航天育種、工廠化智慧化集中浸種催芽及5G物聯網技術綜合集成的終端表現形式。

  中國的水稻生産有近一萬年的歷史,而黑龍江墾區的水稻大面積生産才30年。墾區水稻生産是在中國農業科技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經過30多年的研發和總結,目前墾區水稻生産主要包括選種、育種、插秧、田間管理及收割等五個主要環節。縮短選種、育種和插秧時間,就能夠為保障稻苗在水田中的生長期,就能夠有效提升水稻産量和品質。

  今年2月25日開始,紅衛農場對今年春播生産所需的3500噸水稻種子進行包衣作業,這種包衣作業可以保障種子大大提高抗病能力。建三江墾區10天之內全部水稻種子就穿上這種抗病“紅衣”。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種業發展給予高度關注,種子問題成為了關係著每個中國人的飯碗的大問題。近年來,農行黑龍江省分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打好種業翻身仗。

  近年來,農行黑龍江分行傾力支持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研發專屬金融産品,提供專屬服務方案,已累計向該公司提供流動資金貸款超過21億元。不僅保障了黑龍江墾區90%的良種需求,也為“兩大平原”核心農業作業區撒下了確保豐收的“金種子”。

  為保障“祖國大糧倉”良種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建設,2018年備春耕期間,農行黑龍江分行依託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經營模式特點,為其研發了專屬信貸産品“良種E貸”,為黑龍江省良種繁育提供了新一代高效的金融服務。

  農業銀行根據墾豐種業提供的白名單進行數據導入,生成白名單入庫並完成授信,農戶通過APP和微信端進行自助放款,整體流程簡單便捷。2020年底,已有600多家育種農戶通過該産品及時獲得了貸款,佔全部育種農戶的96%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疫情期間,農行黑龍江省分行嚴格執行穩産保供政策,切實發揮金融支持種子安全領域作用,迅速為墾豐種業新增信用方式授信額度2億元,使得該企業2020年度總授信額度增加至6億元,並迅速開通信貸綠色通道,保障貸款足額投放到位,保障了墾豐種業100多萬畝種子基地生産資金安全。

  在保障該公司信貸需求的同時,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為企業提供專屬金融服務,針對墾豐種業業務發展和財務管理特點,研發了專屬數字平臺系統,實現了銀企系統互聯。同時,根據墾豐種業的公司組織架構模式,該行依據公司本部-各區域分公司-各農場三級賬戶體系總體框架,為企業開通了農行現金管理平臺,將所轄賬戶納入平臺集中管控,為其提供了全面的資金管理服務。

  科技是這艘農業“航母”最大的“帆”。

  “網”中夢想

  5月13日,記者在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的物聯中心一塊超大顯示屏上,全場水田插秧的適時場景可隨意觀看。

  這就是七星農場轉繞農業生産的産前、産中、産後實際需求,構建的覆蓋全場122萬畝的“天、地、人、機”一體化的農田物聯網測控體系。物聯聯網的地理信息,北斗衛星適時傳送。

  如果説,墾區的體制改革是為這艘農業航母重造“龍骨”,那麼,墾區物聯網建設就是為航母營建管理的“智慧之心”。

  七星農場物聯網平臺以智慧更新為主。全農場裝備240台全智慧高清晰攝像頭,覆蓋全農場20個管理區,所有數據信息實時上傳;另外同時在20個管理區配備專職的數據採集員(配備具有數據定位功能的專業高清手機攝像機),針對農戶的所有生産管理環節(扣棚、整地、浸種育苗、插秧,田間管理上水、噴藥、施肥,以及機械作業、秋收)等農業操作,由數據採集員錄影監督上傳(帶可追索附GPS定位圖片)。

  這僅僅是農業生産中的資源管理環節,該物聯網管理項目還包括資産管理、財務管理、項目管理、精準扶貧、工作進度、業績考核等12個板塊信息,所有模組實行電子網絡化科學管理,其中財務管理中包括生産資料、發包繳費、小額農貸、農業補貼、農業保險等模組。物聯網平臺能重點分析農場的土壤指標、耕地分佈、水利現狀、林業分佈、承包情況、種植信息、機械作業、作物長勢等信息,並將農産品追溯、視頻等多種功能進行整合,通過系統進行統一管理,為管理者提供真實有效的決策數據。

  從一粒水稻種子進入工廠化育秧車間那一刻起,它一生的成長歷程以及與它相關人的生産、生活信息都真實、完整地整合在了一起。

  這是互聯網時代創造的農業傳奇。

  5月14日,記者在建三江分公司二道河農場的物聯中心看到,升級後的物聯繫統可實現遠程對無人插秧機等大型機械的操作。

  墾區的體制改革,加速了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智慧農業”建設,也使得墾區的“糧王”們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業物聯網技術為農行黑龍江分行服務三農轉型提供了最佳契入點。

  一部手機,幾步簡單操作,用時不到1分鐘,就順利完成貸款、還款全部流程。

  記者在農行建三江支行了解到,近年來,當地農戶貸戶不用到銀行網點填表簽字,農行不用到貸戶家實地核查。

  “物聯e貸”産品是農行黑龍江分行依託墾區物聯網平臺為墾區研發的專屬金融産品,為業內首創。

  農場通過物聯網平臺推送給農行的農戶承包信息等基礎數據信息,農行系統自動生成白名單,並完成授信;農戶通過APP和微信端進行自助放款,放款後農行將農戶放款信息推送給七星農場物理聯網平臺,平臺完成數據更新。整個過程實現農場物聯網模式惠農e貸全流程的線上操作。該産品能夠實現農戶貸款批量化、標準化、模式化、便捷化發放,大大提高了農場的管理和服務效率。不僅如此,該産品在繳費方面,可降低每年集中繳費期農場的櫃檯壓力,可為農戶提供足不出戶便可繳納生産資料等費用的方式,節省農戶時間,提高繳費效率,減少差錯。

  5月中旬的夏風,讓三江平原在無垠的鵝黃色中搖曳、沉醉。這塊神奇黑土地上的人們每天都圍繞著“穩産、高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一個核心主題,上演著精彩的故事。而這裡每一寸土地上發生的一切都被北斗衛星真實記錄著。

  三江平原,是中國最大的“飯碗”。

  近年來,農行黑龍江分行積極對接兩大平原現代農業改革試驗,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核心,有效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累計向北大荒集團投放專項貸款200多億元,成為金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

  “建三江墾區是中國最大的‘綠色米都’”建三江分公司黨委工作部劉科長説,再過一個月,這是就是稻浪如海了,這裡有一句話——“綠色米都”待客不用酒,捧出綠色就醉人。

  在一望無際的稻田裏,當地農戶正在用兩種不用顏色的水稻插著“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幾個巨型大字。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動人故事也正在這片黑土地上不斷續寫……

編輯:劉才星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