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暖壺換冰箱”到做成千億大生意 哈洽會架起向北聯通世界的金色橋梁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  2021-05-27 09:52:53

從“暖壺換冰箱”到做成千億大生意 哈洽會架起向北聯通世界的金色橋梁

首屆中俄博覽會暨第二十五屆哈洽會中外嘉賓步入展館。(資料片)

  “兩套運動服換一台相機,三個暖壺換一台冰箱”,這是1990年第一屆哈洽會上的一幕。正是這次以“易貨”為主要貿易方式的地方展會,在世界貿易地圖上點亮了“中國·哈爾濱”。

  2019年,哈洽會共有來自6大洲的74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參展參會,共達成各類意向、協議380多項,總金額1700多億元。三十而立的哈洽會已成長為千億級的中國對外貿易窗口。

  如今正值“壯年”的哈洽會,經歷了從地方性展會、國家級展會到國際性盛會的華麗蝶變,始終與哈爾濱的經濟發展走在一起,見證了哈爾濱擴大開放的步伐,真正成為哈爾濱遞給世界的一張“金色名片”。

  “西瓜換化肥”,首屆哈洽會簽下18億瑞士法郎貿易合同

  1982年早春,沉寂多年的中蘇邊境貿易全面解禁。數不清的中國人大包小裹地拎著二鍋頭、運動服等涌向中蘇邊境地區。民間對外貿易的火爆,反映了兩國市場的迫切需求。作為蘇聯的“近鄰”,黑龍江看到了自身對外貿易的“潛能”。

  適時開展對外貿易溝通,似乎成為必然趨勢。

  1988年,時任黑龍江省副省長的杜顯忠應邀赴外地參加了一場對外經濟貿易合作洽談會。其間,杜顯忠向隨行工作人員發問:“你們都參加了這樣的經貿會,我們黑龍江能不能開?”當時,在座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難!

  事實上,此前一年,“黑龍江省出口商品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在北方大廈成功舉辦,將黑龍江省名優商品展示給與會國內外客商,為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贏得了榮譽。杜顯忠隨即提出3個“黑龍江能開起來”的關鍵點:互補性、吸引力、條件優勢!

  最終,省委、省政府同意舉辦洽談會的建議。經向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多次請示彙報,我省于次年首次在哈爾濱舉辦對外經濟貿易合作洽談會。這次洽談會開創了黑龍江省對外開放的新局面,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同意黑龍江省于1990年繼續舉辦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

  1990年6月6日-15日,外經貿部和黑龍江省政府在哈爾濱共同舉辦首次“中國對蘇聯、東歐國家經濟貿易洽談會”,敲定貿易方式為易貨貿易。這成為“哈洽會”的正式起點。

  參與過首屆展會籌備工作的鄭鳴仍記得當年的交易場景:一船西瓜換一船化肥、幾百個暖瓶換一噸鋼材。現場貿易洽談十分火爆,會場設立的電話旁,總是排著長隊。在首屆哈洽會上,來自蘇聯、保加利亞、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南斯拉伕、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及全國各省、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國家各有關部門及進出口公司領導和商界人士,共簽訂貿易合同18億瑞士法郎,進出口各半,簽訂協議總額20億瑞士法郎。

  逃不過的真香定律,參展企業從“看不上”到“搶不上”

  為了辦好首屆哈洽會,當時的黑龍江省政府拿出了最大的誠意。僅用8天時間,哈爾濱的交通要道新陽路上的裂痕和坑洼全部修整完畢。首屆哈洽會工作人員朱俊峰曾經回憶,當年沒有手機,更沒有礦泉水,為了服務好展會,會場內設立了4部電話供參展商使用,工作人員每天淩晨兩點開始燒水,一天要裝滿2000個熱水壺,每個展位放兩個,供參展商飲用。

  然而,在當時國際社會對中國不了解的情況下,中國最北邊境省份舉辦的地方性貿易洽談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非常有限。“當時出去聯繫外國企業,經常被問到黑龍江在哪?” 一位常年負責哈洽會招商招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首屆哈洽會招商時,不僅國外企業很猶豫,不少國內企業也“不認”,甚至出現行政指令性攤派——“誰邀客戶誰花展位費”的怪現象。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展會開幕幾天后,曾經“不情願”的商家大呼“來值了”。“看到參展企業獲利頗豐,想要參展的企業越來越多,但展會位置早就安排滿了。有些企業為了能進展會,去跟別的企業商量同臺展示,甚至來找我們商量能不能增加展位。”當年的展會工作人員回憶道。

  刺激企業“搶展位”的,除了客商交易熱度,還有哈爾濱市民的購買熱情。

  第一屆哈洽會的門票,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買門票得拿著單位介紹信,要是集體購買,還限量供應。那時,哈爾濱人一個月工資平均也就200元,門票價格每張20元,一點也不便宜。可這擋不住人們想看看外國人來賣什麼、國內各地有什麼好貨的好奇心。能進展館買點外國貨和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名優産品,成為一種時髦。

  參展商帶來的展品很快被搶購一空。“有些絲綢企業的展示品都被買走了,參展商來的時候背著大包小裹的貨,展會結束時,夾個手包就走了。”工作人員回憶説。展會進行一半,就有人開始打聽下一次什麼時候辦了。工作人員記得,有人直接向前來視察展會的領導提問:“這個展會明年還辦嗎?”得到肯定回答後,全場一片歡呼。

  “易貨”到“易智”,哈洽會將衝擊萬億交易額

  第一屆哈洽會,讓國內外看到了黑龍江的外貿潛力。願意參展的國家和企業越來越多,哈洽會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從地方性展會發展成國家級展會,又成長為國際性盛會;貿易形式從最初的易貨貿易,發展到覆蓋“經貿交流、招商引資、産業對接、技術交流、品牌孵化”等多領域經貿交流,形成了獨特的優勢。

  歷經多年發展,哈洽會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及與俄羅斯等周邊國家開展深入對接與合作的重要平臺。2004年,第15次登上世界貿易舞臺的哈洽會,給了世人一個別樣的天地——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5.6萬平方米展出面積,2000多個展位,讓來自國內外的客商感受到一個國際博覽盛會的胸懷。

  這一年,有了哈洽會歷史上第一單“境外投資”合同,中國人一次性投資4億美金開發蒙古國鐵礦床;這一年,有了首次架構的智力交易平臺,67項實驗室成果在洽談會上找到市場賣點。

  2019年,“三十而立”的哈洽會,有來自74個國家和地區的1764家企業參展,註冊中外專業客商2.3萬人,同比增長45.66%;進館觀眾23.4萬人(次);共達成各類意向、協議380多項,總金額1700多億元。

  今年,以“科技賦能新時代,攜手構建新格局”為主題的第三十一屆哈洽會,將在數字化上再進一步,大力推動線上雲展示的平臺搭建。

  歷經31載,哈洽會累計展覽面積超過130萬平方米,參展國家和地區總數超過110個,外國客商總數突破27萬人次,累計交易額超過9000億元。

  如今,正值“壯年”的哈洽會成為既能引資,又能引智的“多面手”。哈洽會將發揮綜合展引作用,圍繞冰雪旅遊、現代農業、畜牧業、裝備製造等黑龍江省優勢産業,做優已有展覽項目,在哈洽會框架內孵化培育一批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建設需要的品牌“産業展”。放眼未來,哈洽會將繼續作為哈爾濱、黑龍江,乃至全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在世界貿易舞臺上釋放獨特魅力。

編輯:于靈爽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