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紅色基因 開放之城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1-05-28 15:40:06

  原標題:牡丹江 紅色基因 開放之城

  5月27日,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活動”舉行牡丹江專場發佈會,牡丹江市委書記楊廷雙作主旨發佈。楊廷雙和牡丹江市委常委、綏芬河市委書記黃士偉,牡丹江市副市長齊忠彥,牡丹江市副市長張維國分別回答了媒體和公眾關心的問題。

  楊廷雙説,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馬駿,就在牡丹江播下紅色火種。牡丹江鐵路沿線紛紛建立起黨的組織,綏芬河紅色秘密交通線為中共六大的召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牡丹江戰鬥過的“八女英烈”和“特級偵察英雄”楊子榮入選全國“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鬥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牡丹江人迎難而上、勇往直前,紅色已經成為這座城市永不褪色的文化符號。

  新中國成立後,牡丹江相繼獲批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全省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區和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綏芬河片區,戰略地位顯著提升。

  楊廷雙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牡丹江各項事業呈現出令人振奮的積極變化,特別是在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的“牡丹江答卷”。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呈現出晉位爭先的良好態勢。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産總值增速上升到全省第3位。特色農業優勢明顯,糧食産量實現“十七連豐”,中草藥種植面積大幅增長。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始終位居全省前列。開放優勢不斷鞏固提升,自貿區綏芬河片區加快建設,綏芬河口岸成為全省唯一常態化開通的陸路口岸。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凝聚起振興發展新動能。與清華大學等20所高校共建人才工作站。開展“市委書記進校園”宣講活動,啟動“雪城優才”招聘,引進急需緊缺人才2800余人。牡丹江高新區以升促建、爭創國家級高新區,穆棱經濟開發區成為全省首批縣域省級高新區。2020年,全市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以往總量的1.29倍,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總量翻番。

  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盡顯宜居宜業宜遊城市魅力。2020年,市區環境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列全省第3位。376萬平方米老舊小區加快改造,“六橋六路”改造提升讓城市更靚麗。特別是牡丹江作為今年全省第四屆旅遊産業發展大會承辦地,推進總投資243億元、177個重點項目。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全市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持續增長,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民收入連續18年領跑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獲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

  持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展現出英雄城市的新時代風采。創造了7天完成市區65.8萬人核酸檢測,40多天改造3所定點醫院,18歲以上人群疫苗接種覆蓋率達到88.9%的“牡丹江速度”。

  綏芬河 當好沿邊開放 發展排頭兵

  發佈會上,有記者就綏芬河發展歷程和自貿片區獲批一年多來的變化進行提問,牡丹江市委常委、綏芬河市委書記黃士偉進行了回答。

  黃士偉説,1992年綏芬河被批准為國家首批沿邊開放城市,自2017年以來,口岸過貨連續四年突破千萬噸,剔除管道因素佔全省過貨量的80%左右;2020年外貿總額、對俄貿易額分別佔全省16%和32%,多年來始終佔據全省陸路口岸龍頭地位。2019年8月,綏芬河作為我省獲批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三個片區之一,正式步入“自貿時代”。

  黃士偉説,自貿片區獲批一年多來,為綏芬河的沿邊開放帶來了五方面的積極變化。

  開放空間進一步拓展。運營“哈綏俄亞”班列,承接“中歐班列”,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開通了莫斯科至綏芬河的“中俄直列”和哈薩克斯坦至綏芬河的“互貿專列”,口岸地位得到凸顯。

  實體産業進一步壯大。目前,在俄投資項目70個,開闢7個境外園區,深度融入遠東超前發展區和自由港政策,每年回運木材600多萬立方米,回運煤炭、鐵礦砂等資源600多萬噸。

  貿易方式更加靈活。2020年,互貿進口17.4萬噸,佔全省的85%,參貿邊民35萬餘人次,為落實興邊富民戰略開闢了新路徑;跨境電商在線銷售額15億元以上、快遞發寄量1600萬單以上,居全省縣域首位,正在向“買全俄、賣全國”不斷邁進。

  創新活力進一步釋放。綏芬河堅持“為國家試製度、為地方謀發展”,落實189項全國改革試點經驗;探索形成了40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19項為全國首創,9項入選省級創新實踐案例。

  招商引資成效凸顯。2020年全市市場主體增長25.6%,增速位列全省首位,市場主體總數超2萬戶,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222戶,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

  特色優勢引領 發展高效農業

  發佈會上,有記者就牡丹江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採取的措施和取得效果進行提問,牡丹江市副市長張維國進行了回答。

  張維國説,牡丹江市在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産量的前提下,把特色産業作為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主攻方向,推動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

  聚焦一縣一品,進一步壯大 “菌菜牧林藥”等特色産業規模。到去年,牡丹江市食用菌栽培規模佔到全省三分之一,被評為中國食用菌之城;果菜對俄出口占到全省70%,成為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菜籃子”。去年,牡丹江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1000多元,高於全省平均水準5500多元,其中有近50%來自於“菌菜牧林藥”等特色産業。

  聚焦“兩頭兩尾”,形成了大米、食用菌、乳肉製品等産加一體的綠色食品全産業鏈條,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0%以上。先後獲評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世界黑木耳之都、中國紅樹莓之鄉等美譽。東寧黑木耳品牌價值超過百億元,蟬聯全國地標産品食用菌類第一名。

  牡丹江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爭創國家級農産品特優區”,將以打造“特色農業強市”為引領,秉承綠色有機、高質高效的特色産業發展理念,持續鞏固提升特色農産品規模、品質、效益優勢和市場競爭力,努力在現代農業發展上走在全省前列。

  三方面推進科技興市人才強市

  發佈會上,有記者就牡丹江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進行提問,牡丹江市委書記楊廷雙進行了回答。

  楊廷雙説,牡丹江強力推進“科技興市”“人才強市”,著力為振興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主要從三個方面著力推進。

  聚集創新要素。去年以來,牡丹江和哈工大、哈工程、哈獸研、省工研院、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大、黑大等高校院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讓創新資源進駐牡丹江,與産業園區和平臺緊密結合,助力産業振興。

  做強創新平臺。牡丹江在原有22家孵化器、38家科技創新基地的基礎上,又與哈工大、哈工程、八一農墾合作建立10個“頭雁”團隊工作站,效果非常明顯,這些平臺都和牡丹江創新型企業相結合,提升了工業立市的能力。

  引進創新人才。既針對牡丹江域內的高校,引進像牡丹江醫學院、牡丹江師範學院,好的專業、好的學科和急需的一些人才。同時也向哈工大、哈工程、東北林業大學等其他高校廣納賢才。而且在引才的時候,也為企業做好舞臺搭建,給大家創造更多的提升空間,讓招來的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為牡丹江的創新發展增強騰飛動力。

  文旅富市辦會興城

  發佈會上,有記者就牡丹江在推動旅遊産業發展方面的舉措和成效,以及通過承辦第四屆全省旅發大會帶來哪些新變化進行提問,牡丹江市副市長齊忠彥進行了回答。

  齊忠彥説,牡丹江市依託自然生態、人文資源優勢,打造出“林海雪原”“中國雪鄉”“鏡泊湖”三大品牌,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中國冰雪旅遊十強市等多個國字號品牌,成為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批會員城市。2012年至2019年,牡丹江市接待旅遊總人數由1200萬人次增長到265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由73億元增長到205億元,增幅分別達到了121%和181%。

  牡丹江市把承辦旅發大會作為發展全域旅遊、促進鄉村振興、加速産業轉型的重要抓手,組建工作專班,全面推動旅遊産業轉型升級、高品質發展。通過全面落實全域旅遊規劃,強力推進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推動了一批觀摩項目建設,打造了主題化、升級版、龍頭型的旅遊産品,!推動全域旅遊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

  “迎旅發大會、創建文明城”,牡丹江市實施城市形象提升行動,基礎設施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城市管理水準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日益提高,特別是營商環境得到持續改善。(記者 劉曉雲)

編輯:劉才星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