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積極推進“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戰略 護好黑土地 築牢“壓艙石”
小麥豐收後整地有助於保墑。 攝影 邵國良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
作為“祖國大糧倉”,黑龍江省黑土耕地面積大、品質優、産能高。2020年,全省糧食總産達到1508.2億斤,佔全國總産的11.3%,連續10年位居全國第一。
糧食生産實現“十七連豐”,得益於近幾年黑龍江省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業科技水準、加大黑土地保護等措施。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 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黑龍江農業發展,關注黑土地保護利用。
2016年5月,總書記到黑龍江省考察,肯定了黑龍江省實施的黑土地保護重大工程。指出“要採取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調動農民積極性,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
2018年9月,總書記再次來到黑土地,在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總書記叮囑,要加快綠色農業發展,堅持用養結合、綜合施策,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強調,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
近年來,黑龍江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養好用好。一手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産,一手綜合施策抓牢黑土地保護,探索總結出適合黑龍江省實際的黑土地保護技術模式。
建高標準農田治水土流失 夯實黑土耕地基礎
5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2020年真抓實幹、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勵並獎勵,黑龍江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受到表揚。
這是黑龍江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連續第二年榮獲國務院激勵表彰。
近年來,黑龍江省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農田水利、田間道路、生態建設、輸配電等建設為重點,提高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水準,打牢糧食增産的基礎。僅2019~2020年,全省就建設完成高標準農田1669.9萬畝,累計建成面積8116.5萬畝,建成後的高標準農田,畝均可增産糧食100斤以上。
一方面高標準農田建設緊鑼密鼓,另一方面,水土流失治理全面加強。據了解,“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共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11萬平方公里,開展了坡耕地和侵蝕溝綜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治理水土流失619平方公里、侵蝕溝1388條,年增蓄水量1470萬立方米,年減少土壤流失量641萬噸。
因地制宜綜合施策 保護黑土地技術模式日益成熟
龍江縣地處黑龍江省西部風沙乾旱區,受水蝕和風蝕侵害,水土流失比較嚴重。龍江縣農業農村局推廣研究員周亞芳介紹,進入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項目試驗區之後,他們按照省農墾科學院研究員馬守義及其團隊設計的方案,在實施增施有機肥、輪作、深松等主要技術的同時,還實施了免耕、少耕、秸稈覆蓋還田及條帶還田等方法,減少土壤風蝕水蝕。實施3年後,土壤有機質提高5.8%,耕層平均增加9.1釐米,耕地品質提高0.65個等級。而且産量上去了,目前項目區玉米産量每畝達到1368.6斤,比非試點地區平均高97斤。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韓曉增介紹,針對黑龍江省西部風沙半乾旱區的土壤沙化、乾旱、瘠薄等突出問題,採用深松、秸稈覆蓋、少免耕等核心技術,構建西部風沙乾旱區保護性耕作模式。通過連續3年應用該技術模式,土壤風蝕可降低60%,減少地表徑流量60%,表層土壤有機質提高0.14克/千克。
韓曉增説,黑龍江省地形、土壤類型、氣候和種植制度都具有多樣性,所以黑土地保護利用模式也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比如在黑龍江省中北部,有一些地方黑土層厚度大於等於30釐米,針對這些中厚黑土層耕地土壤有機質快速下降的突出問題,就要採用秸稈翻埋還田與玉米—大豆輪作為核心技術,構建中厚黑土層保育模式。通過連續3年應用該技術模式,可以使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1.37克/千克。在黑龍江省南部,有些地方黑土層厚度小于30釐米,針對淺薄黑土層耕地黑土層薄、有機質含量低的突出問題,宜採用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深翻深松,建立以肥沃耕層構建為核心的淺薄黑土層培育模式。通過連續3年應用該技術模式,可以使耕地土壤有機質增加1.5克/千克,耕層厚度達到30釐米以上。
作為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專家組組長,韓曉增對於坡耕地水土流失導致黑土層變薄、溝蝕加重的突出問題,在總結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以防止水土流失為核心的坡耕地控蝕增肥模式:採用等高耕作、侵蝕溝秸稈填埋復墾、秸稈覆蓋免耕、增施有機肥等核心技術,構建坡耕地控蝕增肥模式。通過應用該技術模式,可以減少徑流80%以上、土壤流失90%以上。對稻田土壤結構不良和秸稈還田難等突出問題,他提倡採取以水稻秸稈還田為核心的稻田培肥模式:秋季秸稈翻、旋還田和春季少攪漿還田作為核心技術,構建稻田秸稈還田培肥模式。通過連續3年應用該技術模式,可以使水田土壤有機質增加1克/千克以上,土壤容重降低3%以上。
保障生態安全落實生物措施 加強農田生態環境治理
楊海軍是綏化市海倫市小軍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這幾年,在黑土地保護利用專家的指導下,他堅持秸稈深翻還田、有機肥替代化肥,還從單一種植大豆改成大豆玉米輪作。變“薄”變“瘦”的黑土地慢慢有了變化:不但化肥用量少了,而且地裏的産量增加了,土地也變“暄騰”了。
這些天,他種的大豆、玉米都出苗了,綠油油的,又壯又整齊。
據了解,近年來黑龍江省大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除草劑減量增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累計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1600萬畝,化肥利用率達到42.1%;累計補貼更換節藥噴頭64.4萬套,農藥利用率達到45%。積極推動農藥包裝廢棄物和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率達到70.9%,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5%。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全省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0.1%。
齊齊哈爾市克山市西城鎮農技推廣站站長張坤柱,參與黑土地保護利用有些年了。他覺得整地是性價比最高的辦法。“不整地,地硬,下點雨就往出淌,高地兒旱,洼地又成一條大溝。”張坤柱看著那些水蝕溝特別心疼,“現在地整好了,下中雨問題都不大了,雨水不離田地就不旱。對於坡度特別大的耕地,我們都已經退耕還林了。”
“我們禁止在15度以上坡耕地開墾種植農作物。對15度以上已經開墾並種植農作物的耕地制定退耕計劃,逐步還林還草。”在退耕還林還草的同時,黑龍江省還大力推進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結合“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積極營造以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為重點的防護林體系。近3年共完成“三北”防護林建設任務226.15萬畝,打造綠色農業生態屏障。
省農業環境與耕地保護站站長馬雲橋介紹:“通過落實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示範推廣適合黑龍江省實際的黑土地保護技術模式,目前,黑龍江省耕地品質等級平均為3.46等,高出東北黑土區耕地品質0.13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層厚度平均24釐米,其中秸稈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塊平均達到30釐米以上。”(記者 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