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井、洋井到飲水安全工程 喝上自來水潔凈又健康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1-06-11 14:30:26

從土井、洋井到飲水安全工程 喝上自來水潔凈又健康_fororder_13

農民家清亮亮的自來水。

從土井、洋井到飲水安全工程 喝上自來水潔凈又健康_fororder_14

剛剛種上水稻秧苗的稻田。

  黑龍江省泰來縣地處我省西部乾旱地區,年平均降水量392.6毫米,每年有效降雨數量少之又少。小康不小康,用水算一樁。農村人口居多的泰來,農民飲用水和農業用水,這些年都發生哪些變化?日前,記者在該縣採訪時,農民對用水前後的變化稱讚不已。

  飲水安全工程 解了農村飲水難

  日前,記者來到泰來縣平洋鎮永發村74歲的村民李明傑家。李明傑正在廚房內清洗碗筷,擰開水龍頭,清亮亮的自來水咕咕流淌出來。

  提起用水,老爺子甩了甩手上的水,十分感慨地説,如今能用上這清水,真是感謝政府這幾年對用水工程的建設啊。

  李明傑是土生土長的永發村人,從記事兒起,家裏人用水就非常困難。水色黃泥沙多,這是李明傑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村裏用水不可揮去的記憶。“村頭挖了一眼井,其實就是一個十幾米深的土坑,滲出的水渾濁有泥沙,可早上要是去晚了,就這樣的水還打不到呢。”李明傑説,自己的父輩解放前連“土井”都沒有,還要從河裏打水吃。

  隨著村民增多,村裏又“打”了兩眼這樣的井,村民吃的水,雖然需要沉澱好幾天,但大夥兒還是很滿足的。

  永發村村支部書記李昭臣説,1983年,村裏為了抗旱,先後打了兩眼90米左右的深水井,村民習慣把這兩口井叫做“洋井”。“洋井”雖然打出來的水還是有些渾濁,但是水質比“土井”還是好了很多。

  村裏的兩眼“洋井”原本是用來解決乾旱的,但是村民覺得比“土井”打水打得快,“洋井”也就被村民用來日常生活了。不久之後, 一些村民也開始在自家院子裏打了用手壓的“洋井”,村民排隊用水困難的狀況逐漸緩解了。

  2009年,國家和省裏投入六千余萬元資金,用於齊齊哈爾市農村改水工程建設,建成248處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14.4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難問題。但是那個時候,齊齊哈爾市仍有上百萬人存在飲水困難的問題。

  清澈自來水入戶 村民幸福感十足

  “我們村在2018年左右使上了乾淨的自來水。”村民張穎説。今年58歲的張穎是在村裡長大的,至今家裏還留著“洋井”,只不過是用來澆自家小菜園的。

  “我們村裏家家有一個儲水的大水缸,用來沉澱‘洋井’裏的水。”張穎説,那時候學校組織運動會,要求穿白鞋白襯衫,用來洗白鞋、白襯衫的水得提前沉澱好幾天,要不白鞋和白襯衫會有淡黃色的漬跡。

  2001年,永發村在原來“洋井”的基礎上,為全村安裝了自來水。“不過是比較簡易的自來水,井水抽排後直接到農戶家,也沒有安裝什麼過濾設施。”村裏的一位幹部説,因為入農戶家的自來水維護不及時,時間長了,水流就越來越細。

  愛喝茶的村民麥俊山指著家裏的水缸説,那時候,水缸三四天就得刷一次,要不缸底和缸壁就會有黃色水漬黏在上面。“我平時愛喝個茶,用以前的自來水沏茶,茶水發澀,也不清香。”麥俊山説。

  2018年,泰來縣水務局對平洋鎮的水網進行了改造,永發村在原來“洋井”的基礎上進行水井改造,新改造的井深達到160多米,安裝新的輸水管線,為了保證水質,又安裝了消毒罐、凈水以及紫外線消毒等設備,讓村民們喝上了健康衛生的自來水。

  村民麥俊山笑著説,這回用自來水沏的茶,茶香滿屋飄香,水缸半個月清洗一次就行了。

  記者從泰來縣水務局了解到,目前,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經覆蓋了全縣83個行政村的525個自然屯,飲水工程的建設改善了農村居民生活品質,保證了農戶的飲水安全。眼下,泰來縣水務局對全縣的農村飲水工程開展了農村飲水“成效鞏固”行動,對排查出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並時刻監督水質,保證用水安全。

  齊齊哈爾市共有鄉鎮123個,行政村1260個,自然屯7288個,農村人口343萬人。截至目前,吃上自來水的村屯有6363個,覆蓋農村人口321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3.7%。

  新增萬畝水田 鼓了農民腰包

  飲用水得到解決了,農業用水狀況如何?

  4月末至5月初,正是水稻種植時期,在泰來縣鄉鎮的水稻田裏,到處是稻農忙碌的身影。泰來縣水務局副局長韓東指著流向萬畝良田的嫩江水説,“泰來縣抗旱灌溉引水工程”的投入使用,不僅讓縣裏新增加水田3.5萬畝,而且對優化種植業結構,提高抗災能力,改善生態環境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8年修建的“泰來縣抗旱灌溉引水工程”,總長41.59公里,輻射周邊6個鄉鎮,23個行政村,幅員面積170萬畝,年引水量1.084億立方米,解決22萬畝旱田水源難題。

  春播之前,江橋鎮先進村村支部書記付強正組織農戶們種植水稻。一位在水田裏忙著插秧的農民説,自家是2017年進行的“旱改水”,水稻收益要比旱田好很多。

  2016年,先進村有旱田3000多畝,水田10000多畝。稻農打井灌溉,種地成本增加。灌溉引水工程投入使用後,農民用水不犯愁了,不少村民還把旱田改為水田,現在村裏水稻面積達到了12000多畝,農民種地的成本降低了,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付強説,在2016年前後,村裏農業灌溉用水都是電井或者是柴油機抽上來的水,水溫比較涼,對水稻初期成長不利。現在村裏的耕地全部用嫩江水,水的溫度比較適宜,還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利於水稻生長。現在用了嫩江水,也敢種優質品種了。優質米的成熟期在130天,比以前的品種長了10天。“現在水稻平均畝産能增産70斤到80斤。”付強説。

  眼下,平洋鎮共有耕地面積21萬畝,其中四分之三都是水田。鎮黨委書記丁帥説,現在有了這個工程,再加上地下水,農民種水田的灌溉問題不用犯愁了。

  先進村不少村民頗為感慨地説,農民吃水問題得到了解決,耕地用水也不愁了。“水,幫我們拔掉窮根子,更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文\攝 記者 吳利紅 見習記者 菅月)

編輯:劉才星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