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于靈爽):“買難賣難行路難,稱鹽灌油得下山。去時不見日,回來星滿天……”“你今天把貨送上山,也就是把黨對群眾的關懷送上了山。”這是1965年上映的電影《紅色背簍》裏的臺詞,講述了60時代縣供銷社員工王福山用背簍為山區群眾運送供銷社物資,樂於奉獻,一心為農民服務的故事。
半個世紀過去了,曾經的紅色背簍早已變成了一輛輛專業的冷鏈運輸車,但供銷社員工為農服務的故事還在繼續。
省供銷社直屬企業小康龍江公司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省供銷社直屬企業倍豐集團每年為同江市貧困戶免費提供愛心化肥10噸,切實解決種植貧困戶的燃眉之急;省供銷社定點幫扶的五棵樹村,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貧困戶累計獲得産業扶貧項目收益金347792元,戶均增收15808元……作為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就是黑龍江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的主陣地。
近年來,黑龍江省供銷合作社始終把投身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中央、省委、全國總社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成立了黨組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總要求,充分發揮供銷社紮根農村、服務“三農”的優勢,勇於擔當,履職盡責,真抓實幹,走出了一條供銷特色扶貧之路。
“精”心佈局 發揮供銷系統優勢
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強組織領導是關鍵。黑龍江省供銷社黨組高度重視扶貧工作,累計召開25次黨組會研究部署扶貧工作,領導班子及業務處室赴定點扶貧村及市縣調研指導扶貧工作15人次。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全系統共有1個省級、8個地市級、65個市縣級供銷社承擔扶貧任務,392人參與扶貧工作,幫扶貧困戶共計1981戶,通過引進項目、發展種養殖産業和參與消費扶貧等途徑,增加了貧困戶收入,改善了貧困戶的生活條件,為全省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良好基礎。
黑龍江省供銷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李德喜(左二)一行參觀調研倍豐農資連鎖店 供圖 黑龍江省供銷社
炎炎夏日,正是春木耳的收穫季節,經過春季的自然生長,一株株木耳成熟待摘。東寧市鎮南村的脫貧戶陳大哥看著眼前的景象,由衷地開心。“供銷社幫我們不但幫村裏建了菌包廠項目,還有專家手把手教我們木耳種植技術。這小木耳就是我們的‘致富花’。”陳大哥説。
産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牡丹江市供銷社扶貧工作隊立足實際,統籌謀劃,為東寧市老黑山鎮南村引進了投資300多萬元的菌包廠項目,幫助10戶貧困戶通過帶資入企的方式獲得産業收益,每年可增收3000元;林甸縣供銷社通過領辦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創新“扶貧托養、合作養牛”經營模式,幫助385戶貧困戶托養奶牛429頭,為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2000元;望奎縣供銷社幫助楊警長屯新建蔬菜種植中棚60棟,組織全村89戶發展庭院蔬菜種植,與幫扶戶簽訂40份購銷訂單,戶均增收500元以上……
千人唱,萬人和。省供銷社及各直屬企業均紛紛響號召,一面利用親近“三農”的人緣、地緣優勢,有力推動各項扶貧措施落實;另一方面,認真落實國務院、省政府和總社關於消費扶貧工作指示精神,組織引導系統流通企業、農産品批發市場、電商平臺設立扶貧專區專櫃專館,以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目前,全系統連鎖企業設立消費扶貧專櫃(區)30個,農産品批發市場專設貧困地區産品銷售展區19個。
“駐”進心田 確保産業落地開花
選派駐村工作隊是加強脫貧攻堅一線工作力量、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的重要舉措,對黑龍江省供銷社來説也不例外。2017年6月,黑龍江省供銷社的扶貧駐村工作隊來到了哈爾濱市木蘭縣吉興鄉五棵樹村。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在五棵樹村再適用不過了。原來村裏道路泥濘顛簸,一到下雨天褲腿上總要沾上泥點子,大型運輸車和農用機械進村困難。剛進村,駐村工作隊就修了一條連接五棵樹屯和曲家屯的砂石路。5.5公里的距離不算長,卻極大地方便了全村人的出行,也讓村裏的農産品“走出去”變成了可能。
但那時候的五棵樹村,農作物産量不高,村裏也沒有像樣産業,怎麼變“輸血”為“造血”,讓鄉親們增收致富,成為了擺在駐村工作隊面前的“必答題”。他們一方面走訪調研,研究制定扶貧方案;另一方面積極奔走,爭取省供銷社所屬企業在産業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支持。最終,一套為五棵樹村量身定做的脫貧“供銷方案”誕生了。
五棵樹村第一書記、黑龍江省供銷社駐村工作隊隊長周國全介紹説:“我們同相關企業、村幹部成立項目組,經過充分考察和論證,確定了‘龍頭企業+産業扶貧基地+合作社+貧困戶和農戶’的産業扶貧模式,引進投資2227萬元,謀劃並實施2.5萬噸糧食收儲烘乾加工項目、組建500萬元規模民泰農機合作社、組建以貧困戶為主的種植合作社、小雜糧基地等項目全部落地。”
黑龍江省供銷社在五棵樹村投建的産業扶貧基地 攝影 李新陽
2017年11月末,包括2.5萬噸倉儲庫、日烘乾500噸糧食烘乾設施、1300平方米綜合服務樓的産業扶貧基地——木蘭倍豐金秋公司建成,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運營、當年見效。村民賀宏富説:“沒想到,這麼大工程説建就建?不到3個月就建完了!現在我們每畝地增收一兩百塊。”
將近4年的時間過去了,無論是倍豐金秋公司農資、農技、電商、金融和糧食收儲加工銷售“七位一體”服務,還是倍裕農作物種植合作社建立的緊密幫扶機制,都讓全村人嘗到了脫貧的“甜頭”。
五棵樹村第一書記、黑龍江省供銷社駐村工作隊隊長周國全(右)為農戶發放産業扶貧收益金 攝影 李新陽
“我們承諾,村民和貧困戶把糧食賣到扶貧産業基地,收購價都比市場價多1分錢,減少中間商賺差價,把這部分利潤讓給農民。每年為全村增收超過40萬元。”周國全説。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還要啃下很多“硬骨頭”。如何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謀劃。
“創”新方式 把手機變成新農具
“土壤氮磷鉀含量正常,建議用基肥深施的施肥方式……”同江市的種糧大戶劉剛在手機上點開倍豐集團測土配方施肥的檢測報告仔細地研究起來。這份報告不但可以看到土地的各項肥力信息,還能看到農化專家給出的施肥方案和種植建議。
作為省供銷社直屬企業,倍豐集團摸清了全省大部分土壤的“明細賬”,生成相關市縣的土壤養分圖譜,為農民的土壤“號脈”開處方,讓農民從“苦”種田到“慧”種田。
倍豐集團的農化技術員(右)為農戶講解檢測報告 攝影 呂岩
同江是倍豐集團協助省委統戰部定點包扶的地市,也是省供銷社充分利用直屬企業資金、技術和經營服務網絡等優勢,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推進精準脫貧的示範點。倍豐集團通過推廣技術、農化服務、試驗示範、捐資助貧、扶志扶智等多種形式,紮實推進幫扶工作。每年免費為農戶開展採土、測土,提供施肥建議及肥料配方,測土配方工作效果顯著,農戶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有效降低了施肥量,減少了施肥次數,節省了種植成本,每畝可節本增收100多元。同時,倍豐集團與種田大戶合作,帶動貧困戶通過科學的技術指導,打造高産樣板田125畝,並召開測産現場會、技術指導培訓會,宣傳推廣精準施肥、農資科技成果,帶動周邊15萬畝土地使用示範田新技術和新肥料,節本增效1500余萬元;累計開展測産現場會、農業技術指導培訓會60余場,宣傳推廣測土配方新肥料、新品種、新技術。
種植技術的創新帶來了農作物産量的增長,那如何讓貧困地區的農特産品插上了“電商翅膀”飛出大山?省供銷社同樣下足了“繡花功夫”,打通了農産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
省供銷社直屬企業小康龍江公司積極開展龍江農業平臺運營和龍江農業品牌打造,承擔著助力龍江農業産業升級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使命,通過“互聯網+消費扶貧”方式,把一大批貧困村優質農産品和龍江特色農産品備推向市場,共輻射帶動全省61個縣(市)、1215個貧困村農産品上線銷售,銷售範圍覆蓋全國,有力助推了貧困村和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2020年,“小康龍江”平臺交易額3.1億元。
市民在“小康龍江”廣州直營店選購黑龍江産品 供圖 黑龍江省供銷社
在2月25日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省供銷社直屬企業小康龍江公司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從50多年前的“紅色背簍”到現在的電商平臺,變換的是採購方式、技術,不變的是供銷社為農服務的初心。夯實産業基礎,讓龍江百姓心裏有底,心裏有數,心裏有譜;拓寬電商渠道,讓農特産品飛出龍江,走向全國……作為全省農資供應的主渠道,省供銷社將繼續扎紮實實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惠及龍江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讓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充盈在龍江百姓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