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報道(于靈爽):“作為在城市長大的孩子,這是我第一次到共青農場,走進田間地頭。在參觀學習、生産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切身感受到了老一輩墾荒隊員的精神品格和優良傳統。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永遠接續奮鬥。”哈爾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於小怡説。
近日,哈爾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王婷帶領“弘揚墾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社會實踐團一行15人,走進共青農場,圍繞黨史學習、理論宣講、民情觀察、生産體驗、鄉村振興調研等方面開展實踐活動,體驗農耕甘苦,接受墾荒精神洗禮。
實踐班師生合影 供圖 團省委
實踐團課程設置豐富,緊張充實。實踐團的同學們同坐一堂學習研討,走進社區開展宣講,並慰問了第一代青年志願墾荒隊員杜俊起和李之雯。看著學生們朝氣蓬勃的青春面龐,老人家興致勃勃地講起了墾荒隊員在蘿北亙古荒原開墾土地的奮鬥故事以及內心無法磨滅的共青情懷。同學們深受觸動,紛紛表示:“黨指向哪,團旗就插向哪,青年就奔向哪。老一輩墾荒隊員響應祖國號召,克服一切困難,投身墾荒事業的決心和意志令人欽佩,我們要向他們看齊、學習,繼承發揚青年志願墾荒精神,努力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和圓夢人。”
實踐團一行走進社區開展宣講 供圖 團省委
實踐團一行慰問第一代青年志願墾荒隊員杜俊起 供圖 團省委
“感覺好意外!基本都是機械化,科技發展不一般。”實踐團的同學們紛紛感嘆道。在青年創業基地的生産車間,隔著透明玻璃,偌大車間大多都是一台臺正在工作的機器和管道,工人卻寥寥無幾。同學們走進北青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和綠珍食品有限公司的就業扶貧車間,穿上工作服,帶上防塵帽,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系統了解了“共青醬油”“食用木耳”的加工過程和銷售路徑,親自體驗和操作了農特産品篩選和分裝。“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學生們同工人一起生産勞動,有助增進對社情民情的了解,提振奮鬥信心,增加社會閱歷。”王婷説。
實踐團的同學們“共青醬油”生産車間親自動手進行産品分裝 供圖 團省委
農活體驗,是哈爾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實踐團特別安排的教育環節,學生們深入基層連隊,走進木耳大棚,開展鋤草勞作和木耳採摘實踐,親身感受鄉土農村。同學們帶上手套草帽,擼起袖子,俯下身子,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田地上空不時傳來《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等歌聲,收穫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不少同學都説,這是自己人生第一次幹農活,在勞動中漸漸對土地萌發了親切感,也在勞作中真正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意義。
實踐團的同學們走進大棚,學習木耳採摘 供圖 團省委
實踐團的同學們在共青農場基層連隊菜園除草 供圖 團省委
共青農場,作為由新中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開發建設的農場,有著濃郁的青年志願墾荒底色和龍江革命歷史印跡。在現場教學中,實踐團一行重走墾荒路,探訪現代化農機園,走進中國青年志願墾荒紀念館、梧桐河抗聯紀念館、寶泉嶺機械記憶館等地參觀體驗,近距離感受北大荒艱苦創業的不易,沐浴青年志願墾荒的精神激蕩。同學們在互動中分享感受,在學習中昇華友誼,每個人都收穫滿滿,體會豐盈。
實踐團一行參觀梧桐河抗聯紀念館 供圖 團省委
實踐團一行參觀中國青年志願墾荒紀念館 供圖 團省委
哈爾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充分發揮暑期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將思政課程“搬”出教室,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到基層,走向社會,在生産勞動、社會服務、志願活動中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厚植學生為民情懷,增強青年擔當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