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 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1-07-22 09:21:59

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 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這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作出指示:黑龍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要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2018年,總書記在這裡殷殷囑託: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為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省委書記張慶偉多次要求全省上下,切實肩負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使命,努力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堅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中國飯碗”這樣端好端牢

  七月的龍江大地,一派生機盎然。

  在綏化市北林區省農業科學院試驗田裏,水稻已經抽穗。省農科院綏化分院水稻品質育種所所長、二級研究員聶守軍和團隊成員正在進行雜交試驗,這是每一個新品種誕生的第一步。每年這個時間,他們都在試驗田裏忙忙碌碌。“牢記科研使命,不忘育種初心。”聶守軍説,“我們要打破國外育種技術壟斷,打好種業翻身仗,用智慧和力量守住中國糧食,端好中國飯碗。”

  在五大連池市大豆“夥伴行動”高産攻關科技示範園區,大豆開始揚花。來自國家大豆産業技術體系的二十余位專家,一邊查看大豆長勢,一邊提出下一步管理建議。富民村大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景志軍介紹,園區整個生産過程貫徹了綠色發展理念,集成合理整地、適時播種、平衡施肥、科學田管、及時收穫等各環節高産高效技術,解決了制約大豆産量提高的瓶頸難題。

  在北大荒集團友誼分公司第二管理區的第二作業站,金色的麥浪隨著微風搖曳。幾臺綠色的機械在其間穿梭忙碌——收割機在脫谷,割曬機忙割曬。友誼分公司農業生産部農機部長李元霸説:“今年小麥採取分段收穫,割曬完了,晾曬水分達到標準水分後,再進行拾禾作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不斷完善現代農業生産體系,向機械化、規模化、科技化要産能,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如今,黑龍江省農業生産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基本實現,包括智慧化育秧車間、自動精量播種、飛機航化“無人”作業、自帶導航系統的大型農機……耕地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也走在全國前列。

  “藏糧于地”守住糧食生産“命根子”

  7月9日,黑龍江省與中國科學院簽署院省《共同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綏化市海倫市、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齊齊哈爾市等示範區,針對厚層黑土保護與利用、水稻土和白漿土品質與産能提升以及現代農業技術助力鄉村振興等關鍵問題,開展萬畝規模示範,因地施策,形成保護利用黑土地的系統解決方案。

  圖為黑河市五大連池農場一架飛機正在大豆地裏低空作業,噴施“營養液”。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貓”,我省狠抓耕地這個農業要害,因地制宜,綜合施策,農業生態建設成效明顯。全省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是全國的1.83倍。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4%。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0.1%。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2020年我省高品質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886.7萬畝,全省98%以上項目縣份建設任務都過萬畝,最大建設面積達20萬畝以上。初步形成了七類“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進一步釋放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整體成效。今年上半年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010萬畝,同比增長18.3%。

  ——落實黑土地保護項目。積極爭取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資金和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資金,今年分別遴選15個和19個縣(市、場)開展試點。新增測土配方施肥面積4000萬畝,實現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

  ——推進耕地品質改善。今年落實保護性耕作國家任務2310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目標。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還田利用率達到65%以上。新建800個病蟲疫情監測網點,總數達到3000個,增配監測設備3902台(套)。更換節藥噴頭18萬套,總數累計達到82.4萬套。組織開展綠色防控技術試驗示範68項。

  ——建立健全保護機制。正在制定《黑龍江省黑土耕地保護管理“田長制”工作方案》,修訂《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起草《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成立省級黑土地保護利用專家組,開展科技攻關和技術集成。牽頭開展“大棚房”問題、打擊盜採泥炭黑土、違規佔用耕地搞綠化等專項整治行動,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

  “藏糧于技”不斷提高糧食産能

  隨著現代科技正與農業生産、經營管理全産業鏈進行深度融合,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甚至是無人化的現代農業,已成為農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2020年,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無人農場作業面積為2000畝,2021年已發展到5000畝。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駕駛插秧機、無人駕駛收割機……借助衛星導航定位,無人駕駛的機械不僅精度不減,而且有效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

  作為全國實施農機化生産較早的省份,我省耕種收機械化水準達98%。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8.3%。農業組織化程度領跑全國,全省200畝以上的土地規模經營總面積達到1.3億畝以上,位居全國之首。培育出優質糧食、畜産品、山特産品為主導的農産品産業集群,打造出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的規模化生産基地,可按市場對品種、品質需求,提供數萬噸至數十萬噸的優質糧食及其它農産品。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採取“任務清單+攻關小組”模式,組織17個協同創新體系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100余個。遴選併發布全省區域性、引領性主推技術20項,其中寒區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被遴選為全國主推技術發佈。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138個,支持70個縣開展農技推廣服務。開展農民普及型培訓286.8萬人次。

  ——提升農機化水準。啟動2021-2023年新一個週期的農機補貼政策,做到優質優補。開展農機作業標準化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全程全面提升農機作業品質。持續推進農業機械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農機安全生産與監督管理,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

  ——加快數字農業建設。在10個縣開展數字農業示範縣建設試點。推進北大荒農墾集團建三江分公司開展智慧化無人機械作業試點。組織申報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項目8個。成立全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促進會,入會企業已達33家。

  農業插上了科技翅膀,農産品加速提質增效。北安市宇新農機合作社去年有些地塊大豆畝産實現420多斤,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這主要得益於專家培育的高蛋白、高産品種,再加上科技種田。”合作社理事長王福貴説。

  像宇新農機合作社這樣的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黑龍江省突破20萬個,已成為推動糧食增産的重要力量。而且,今年全省有4700多個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的農業生産託管服務組織,簽訂了全程託管服務合同面積超過2000萬畝,向農業現代化邁出了關鍵一步。

  推進種業創新打好種業翻身仗

  黑龍江省堅持把種業創新發展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制定了《黑龍江省種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編制了《黑龍江省“十四五”現代種業發展規劃》,種業翻身仗邁出堅實步伐。

  ——加強種質資源普查與保護。啟動全省畜禽種質資源普查和水産養殖種質資源普查。開展省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確定,目前6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2家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1家農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和1家微生物資源庫已完成專家現場評審。

  ——加強新品種選育與推廣。建設10個專家育種示範基地,示範作物657個品種。確定高産優質品種285個,指導全省種植戶科學選種用種。審定推廣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等主要農作物新品種334個,認定工業大麻品種4個,審核上報國家非主要農作物登記品種60個。

  ——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積極爭取2021年國家制種大縣獎勵資金,繼續實施大豆良種繁育能力提升補助政策,支持17家企業實施大豆良種繁育能力提升。推動國家級大豆種子基地建設,改善南繁基地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

  ——加強種子品質監管。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對種子生産、加工、銷售進行全程品質檢測監管,加強種子線上線下銷售監管,清查春季種子市場,加強物流等重點環節管控,依法嚴厲查處套牌侵權、制假售假、以糧代種、非法轉基因種子等違法犯罪行為,確保農業生産用種安全。

  “龍江熟,天下足”。據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糧1萬多億斤。2020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産“十七連豐”,總産1508.2億斤,連續10年位居全國首位。玉米、粳稻、大豆面積和産量均居全國第一,玉米麵積和産量均佔全國13%以上,水稻面積和産量均佔全國12%以上,大豆面積和産量均佔全國40%以上。雜糧雜豆品種全,品質好,暢銷國內外市場。

  “牛馬年,好種田”。美好的希冀在牛年伊始,就已伴著種子播種進黑土地。隨著水稻抽穗、大豆結莢和玉米灌漿,豐收的希望越來越清晰,糧食安全“壓艙石”也越來越牢固。(文/記者 周靜 攝/陸文祥 記者 邵國良)

編輯:于靈爽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