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拜泉縣:村辦服裝廠巧手“縫”出新生活
來源:東北網  |  2021-08-06 13:20:44

  不在鐵路沿線,缺乏自然資源,但齊齊哈爾市拜泉縣永寧村民舉起創業大旗,在鄉黨委號召下、在村黨支部的創辦下,從不起眼的縫紉服裝産品中淘到了金。

  走進拜泉縣興華鄉永寧村村辦企業——永源服裝加工廠生産車間,記者看到,約200平方米的服裝生産車間內,機器轉動聲不絕於耳,一排排縫紉機飛快地運轉著,多條流水線上的工人們正忙著趕制一批兒童背帶棉褲。

  每天早上6點左右,村裏的婦女就先後趕到車間,加班加點的趕任務。將布匹拼在一起,塞入縫紉機的針尖下,輕踏右腳,機器啟動。女工們聚精會神地做好每一道工序。車間內只聽到頻繁啟停的電機聲和布匹在平臺上滑過的摩擦聲。

齊齊哈爾市拜泉縣:村辦服裝廠巧手“縫”出新生活

生産車間。

  “工資按件計算,每件能賺9.5元,只要踏實幹,每個月掙2000塊錢不是問題,在家閒著也是閒著,這工廠在家門口,中午還能回家給丈夫做飯,在這賺錢也能貼補家用。”現年51歲的女工王春霞將成衣收至一旁,用剪刀仔細地剪去衣服上的各種線頭,然後將衣服整齊地堆疊在一起。

  “我負責的工序是合裏子,其他工序活我也能幹,來這裡2個多月,上個月就掙了2500多,家裏的50多畝地由丈夫在家就能經管好,也放心,守家在地的,不耽誤農活,這多好呀!”現年40歲的李小玉,家住距離廠子10里遠的集體村,每天早6點多,就帶著午飯,騎著電動車來村裏“上班”,對此她充滿自豪感。

  據永寧村村黨支部書記王東升介紹,經過6個多月的發展,目前約有30多位女工在車間做事,其中脫貧戶8人,採取訂單方式進行生産,今年村裏和哈市仟億服裝廠簽訂了10萬件兒童棉衣加工任務,每件棉衣加工費用為10元錢,每個工人按照加工的難易程度,平均一個月能賺到2000多元,為鼓勵工人積極性,村裏還設立了滿勤獎,除了正常給的假日外,不耽誤工的女工每月還能多掙200元。

  “訂單催得緊,有時候中午飯都顧不上吃。”正在加工棉褲收腰最後一關的46歲李鳳玲笑呵呵地説,在家門口乾活,啥也不耽誤,孩子上學也能照顧,而且賺得並不比外面少,不到6個月,掙了1萬2千多元。

  萬事開頭難。李鳳玲告訴記者,剛開始的的時候,對操作流程不熟悉不熟練,一天都完成不了一個合格的工序,為此沒少抹眼淚。為幫助大家克服畏難情緒,村里加大宣傳思想工作,並邀請廠家的老師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進行加工。不到3個月的時間,絕大多數女工都比較熟練了,村里加工的産品不僅全部合格,而且品質和速度都得到了廠家的滿意。

  村黨支部書記王東升拿著一件加工好的兒童背帶棉褲對記者説:“一個這樣的棉褲,需要13道工序進行加工,最簡單的從釘扣到最難的上腰,每個工序的價格也不一樣,村裏按照加工難易程度,給每個工序劃定了大家滿意的價格。”

齊齊哈爾市拜泉縣:村辦服裝廠巧手“縫”出新生活

展示成品。

  據了解,現在工廠每天能生産童褲産品150多套,年初以來已經生産近1萬套産品,産品主要銷往俄羅斯。在成品庫房,擺放著一堆堆原料布匹和加工完成的棉衣。負責生産日常管理的該村婦女主任蔡春榮正在進行最後一道工序:給每一件棉褲打扣,打完扣後,組織人在把所有成品,進行包裝、裝箱,然後由專車運往哈市銷售公司,在出口國外。

  興華鄉黨委書記楊洪超告訴記者,2020年初,興華鄉組織人員遠赴浙江、上海等地進行考察,發現加工服裝不僅利潤大,而且能夠讓百姓守家待地就能賺錢。於是經過選址,把服裝廠項目廠址選在了村基礎較好、黨支部戰鬥能力強、交通位置較優越的永寧村。2020年11月份,在村黨支部創辦下,村集體出資15萬元,興華鄉永寧村服裝加工廠正式成立。

  楊洪超表示,通過創建村級服裝廠,初步形成了“政府給支持、支部把臺搭、企業來唱戲、農戶來受益”的村級産業發展總體思路,探索出了村級黨組織創辦,村集體出資領辦,帶動群眾就業增收,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有效帶貧益貧的經營模式。下一步,全鄉要以永寧服裝廠為基礎,進一步擴大建廠規模,考慮輻射半徑和交通條件,把這种經營模式複製到2-3個行政村,同時組織對全鄉適齡婦女進行技術培訓,使她們儘快轉為産業工人。借鑒這種模式,積極在全鄉推進假發編織、手工藝品編織等各具特色的村辦小工廠、小作坊建設,走好鄉村産業振興這招棋,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近就地就業,端穩就業增收的“鐵飯碗”,實現群眾可持續增收,確保不致貧不返貧。(記者 那鵬翔)

編輯:劉才星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