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油豆角“火出圈” 強勁開啟全産業鏈加速度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1-08-10 11:31:18

  這個季節,是油豆角的“主場”:回鄉的人,總要先來頓排骨燉豆角;離家的人,大包小裹中,往往都夾著一袋子油豆角,作為東北寶藏菜送給南方親友。

龍江油豆角“火出圈” 強勁開啟全産業鏈加速度

  北安市二井鎮建革村孫鵬文家小園種了8畝油豆角。

龍江油豆角“火出圈” 強勁開啟全産業鏈加速度

  油豆角是東北特色鐵鍋燉必不可少的食材。

  “油豆角是美食,是鄉愁,更是我們終身追求的事業。”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書記、二級研究員馮國軍,研究油豆角近30年,他和他的科研團隊,已收集油豆角菜豆種質資源近500份,育成新品種21個,申報品種保護權6個。

  就在前幾天,馮國軍和他的團隊做了兩件對油豆角産業發展極具開創性的大事:舉辦了“2021年首屆油豆角産業發展高峰論壇”,邀請我國蔬菜研究領域高層次專家,為油豆角産業發展把脈定向;在蘭西創辦了黑龍江油豆角産業研究院,全國首家!不僅選育研發新品種,更整合油豆角産業發展各鏈條力量,為黑龍江省油豆角産業發展蓄勢聚能。

龍江油豆角“火出圈” 強勁開啟全産業鏈加速度

  馮國軍(右)和劉大軍(左)在探討豆角纖維問題。

   龍江油豆角如何壯大“家族”

  品種又好又多 種質入庫數佔全國26%

  從哈爾濱出發,穿過靜靜流淌的呼蘭河,再向呼蘭區東北行進十多分鐘,就到了黑龍江大學呼蘭校區。

  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的繁育基地,就在校區裏。一條馬路,把基地分成了兩部分——北面是大片的農田,種著各種各樣的油豆角,“這個是玉冠,這個是綠冠,這個是霞冠……”馮國軍一路介紹著,早年他們培育的種子,多冠以“冠”字——黃冠、豐冠、吉冠、巨冠、皇冠、祥冠、盛冠、青冠、輝冠、粉冠、黛冠、錦冠……如今,他們改變了命名思路,“以前老百姓種的油豆角,名字都透著一種黑土地的質樸。你像‘兔子翻白眼’‘家雀蛋’,一説就能讓人想起豆角種子的性狀,‘大馬掌’‘後彎鉤’‘秤鉤子’,形象描繪出豆角莢的形狀,‘一挂鞭’‘一窩蜂’,一聽人們就能想到這豆角高産,而‘九月青’簡潔明瞭地告訴人們,它九月成熟。”馮國軍説,“現在,我們的新品種命名方式也改了,力求簡單、形象。你看那架豆角,黃裏帶紅,多喜慶,這是我們的最新品種,叫‘滿堂彩’。”

  在馬路南面,是一棟棟溫室和大棚,是油豆角的育種基地。

  走進一棟溫室,50多壟豆角形態各異,“這裡是我們的新品種選育研發基地。剛種一個來月,一共100多個新配製的雜交組合。你看它們,有的爬蔓,有的矮生,有的分枝多,有的開花早,有的葉子厚,有的略顯單薄。”就像看自己最心愛的孩子,馮國軍的眼神中充滿慈愛,“從品質、豐産、抗病、株型等多方面進行選擇,我們從中選育表現最佳的株係,就這樣經過5~6代,就可以選育出新的品種了。 ”

  馮國軍介紹,他和他的科研團隊積極開展育種應用理論研究,採用菜豆“矮生+蔓生”育種模型取得了很好的育種成效。利用“溫室大棚——露地——海南南繁基地”模式,在一年內完成菜豆的三個育種世代工作,提升菜豆育種效率,同時利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提高選擇效率。

  據統計,我國入庫的食莢類菜豆種質資源有3224份,其中東北地區入庫達到704份,佔入庫總數的26%。

  采收又多又快 畝産1200公斤 種植期僅需48天

  記者在蘭西縣榆林鎮矮生油豆角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示範基地看到,這裡種植著超早熟黃金莢矮生油豆角品種“黑大金冠”和超早熟純黃莢矮生油豆角新品種“黑大吉冠”。

  據黑龍江油豆角産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大軍介紹:“這片地採用‘配套輕簡化栽培技術’,機械化播種、機械化覆膜、機械化鋪設滴灌帶、水肥一體化、富營養栽培技術、富硒栽培技術、最後統一機械化采收。其中,‘黑大金冠’品種生長勢中等分枝多,播種到采收僅50天左右,花淡粉色,總狀花序,莢黃色,熟莢有紅色條紋,具有肉質面、無纖維、油豆角香味濃等特點,適宜條件下種植,畝産可達1500公斤左右。而‘黑大吉冠’從播種到采收僅48天,畝産可達1200公斤左右。”

  油豆角如何成為頭牌東北菜

  在首屆油豆角産業發展高峰論壇上,馮國軍饒有興致地向參會嘉賓介紹起油豆角的“前世今生”,“自從明末清初引入我國後,油豆角在我國産生了軟莢品種,我國也成為了菜豆次生起源中心。食莢菜豆引入東北後,在寒溫帶氣候下進一步選擇,形成了豐富的東北油豆角品種,資源佔全國近30%。”

  關於油豆角名稱的由來,黑龍江油豆角産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大軍説,目前有兩種説法:一種是很久以前,條件艱苦,吃不到肉,嫩豆角燉熟後,肉質面而鮮嫩,像肉一樣美味,老百姓叫它“肉豆角”,之後根據諧音便叫成了油豆角。另一種説法是做豆角人們喜用葷油爆鍋,出鍋時葷油的油珠佈滿豆角的表面,使得豆角仿佛出油一般,因此稱為“油豆角”。

  隨著時間的流逝,油豆角成為生活在這片黑土地上的龍江人最割捨不掉的鄉愁。北大荒的屯墾官兵、下鄉的知識青年,在他們的遷徙中,油豆角也被帶到了祖國各地。尤其隨著北菜在全國的推廣,油豆角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東北菜的頭牌,逐漸受到全國消費者的追捧。

  油豆角如何為鄉村振興賦能

  在北安市,“黑大油豆角”成了很多人的致富秘籍。

龍江油豆角“火出圈” 強勁開啟全産業鏈加速度

  北安市大棚油豆角。

  52歲的孫鵬文是二井鎮建革村的農民,家裏有8畝小園,過去一直種玉米。“今年都種了油豆角,這結的才厚呢。初步估算,我家小園能收1萬多斤油豆角,就打上門收1斤3塊5,你算算我得多收入多少錢,要是去市場賣賺得就更多了。”

  二井鎮村民張忠良也是這樣,年齡大了,出門打工掙不到幾個錢,在自家小菜園種了2畝地油豆角,總共賣了1.4萬多元。

  北安市城郊鄉鄉村振興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吳福來説,棚室油豆角一年能種兩季,第一季采收畝收入達到7000元,比其他品種畝效益增收15%以上。

  在城郊鄉新華村蔬菜基地,脫貧戶楊恩梁一直在忙著挑豆角。“棚室豆角摘下來後,我就坐這裡挑就行,1天70塊錢。”因病他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油豆角産業發展能保證他不那麼辛苦還能賺到錢。

  “雖然脫貧戶都摘掉了貧帽子,但鞏固脫貧成果、促進脫貧戶持續穩定增收還需要繼續努力,要為更多群眾提供在家門口增收的機會。”北安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組組長劉本東説。

  “我們考察了鄉村産業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最後把油豆角作為有效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接力棒,與黑龍江大學深入對接,依託近郊鄉鎮農民傳統種植蔬菜的優勢,選擇城郊、二井兩個鄉鎮發展菜園經濟, 打造了建民屯、新華屯、建富屯、自民三屯12個油豆角示範基地,興一個産業,富一方村民。”北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霍立東介紹。

  為暢通油豆角銷售渠道,保證賣個好價錢,他們還多次與北安市的食品公司對接,以村屯為單位簽訂“黑大油豆角”回收合同。

  北安市華升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東升告訴記者,他們的油豆角在網上很暢銷,通過今年試種,明年準備大規模鋪開訂單種植,“農民種多少,我們收多少。”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黑龍江省以露地、大棚、溫室等形式栽培的油豆角面積約為30萬畝,産值近20億元。

  油豆角如何延伸産業鏈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沈鐵恒非常看好油豆角産業,“黑龍江省氣候冷涼,非常適合油豆角生長。這幾年以馮教授為主的研發團隊選育了很多優秀品種,促進了油豆角産業的發展,作為‘北菜南運’的重要産品,油豆角在南方很受歡迎。”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龐海濤認為,油豆角是黑龍江特色農産品的一張名片,除了鮮食外還可速凍加工和幹制加工,實現農頭工尾,將産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全産業鏈發展。

  “我們成立産業研究院,就是要合力攻關油豆角全産業鏈技術瓶頸。”劉大軍介紹,目前黑龍江大學馮國軍園藝團隊、孫慶申食品加工團隊、宋福強教授土壤生態團隊、孫來軍智慧檢測團隊、劉勇教授智慧灌溉團隊,齊齊哈爾大學王志剛教授專用肥料團隊,東北農業大學王傲雪教授生態防病團隊,黑龍江省農科院園藝分院陳立新研究員設施園藝團隊,以及黑龍江禾煦豐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都已入駐黑龍江油豆角産業研究院,從事油豆角相關的品種選育、土壤改良、智慧灌溉、智慧選種、病蟲害防治、綠色種植、産品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

  “我們就是要搭建一個‘政府+公司+科研院所+企業’的開放式平臺,協同作戰,聚力攻關。下一步我們將聯合黑龍江省內外的大學及業內專家、企業等,從全産業鏈的角度開展深入合作,將油豆角的種子、肥料、植保、農機、採購加工以及銷售等有效連結,逐個層面進行創新,助力黑龍江油豆角産業發展。”馮國軍説。

  “油豆角産業研究院落戶蘭西,因為這裡是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是全國(蔬菜)綠色高産高效示範縣,也是哈爾濱乃至黑龍江省的菜籃子。”蘭西縣委副書記慕海軍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打造了一處油豆角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示範園區,196棟大棚240多畝地,從此美麗的呼蘭河西畔因為黑龍江大學油豆角技術的落地而變得更加令人嚮往和期待。”(記者 周靜 孟薇薇 )

編輯:劉才星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