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生態改善“量變” 激發綠色發展“質變”
來源:哈爾濱日報  |  2021-08-11 10:40:10

  原標題:生態改善“量變”,激發綠色發展“質變”

  一江碧水襯兩岸美景,座座青山引遊人如織,哈爾濱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成為享譽中外的“冰城夏都”。近年來,哈市牢固樹立和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生態環境顯著改善。這與哈市不斷扶持的綠色、環保産業發展相互作用,奏響了“人與生態和諧共生”的城市發展主旋律。

  五大環境治理一盤棋,提升市民生態獲得感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中國最北的省會城市,長達半年的冬季意味著哈爾濱的城市供暖期長,封凍的水系不利於水循環,由此帶來了污染物排放增多、治理難等不利影響。為了改善生態環境,近年來,哈爾濱市統籌規劃生態治理一盤棋,持續推進原生態、藍天、碧水、凈土、美麗鄉村“五場保衛戰”。

  不斷推動“冬病夏治”、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等行動,大幅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2020年,哈爾濱持續淘汰燃煤鍋爐,實現市區建成區(核心區域)35蒸噸以下和縣(市)城關鎮建成區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清零”。持續推進積存垃圾清理、違法建築物拆除、種植業結構調整、涉水點源分類整治、畜禽養殖排查整治五大專項整治,污水處理廠不斷提標排放,城市水環境大幅提升。今年截至5月底,全市環境空氣品質有效監測天數151天,優良天數110天。今年上半年,哈市強化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自動監控設施建設完成率98.9%,在線數據傳輸有效率達到98.31%。

  天更藍、水更清的城市環境,帶給市民更多的生態獲得感。“冬天把車停在室外一夜,車上再也不會落一層黑灰了。空氣好了,孩子身體也好。”家住江北的李威説,這兩年冬天,霧霾天明顯減少,女兒的哮喘病很少發作。

  濕地、森林、城市綠地不斷增加,市民更有幸福感

  生態環境好了,動植物種類更加豐富,城市生態的改善成為哈爾濱人引以為傲的成果。據統計,2020年,哈爾濱全年完成造林28.9萬畝。城區新增公園(遊園)12處,改建開放式公園2個,新植樹木5.0萬株,新增綠地21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6184公頃。

  19.87萬公頃的濕地,讓哈爾濱擁有了強大的城市之腎,並因此獲得首批“國際濕地城市”這張金名片。近年來,哈市對部分濕地採取封閉性保護,讓濕地生態不斷改善——這裡的種子植物佔黑龍江種子植物35%左右,擁有珍稀瀕危動物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及對水生態環境要求苛刻的哲羅魚、烏蘇裏白鮭、黑斑狗魚、七鰓鰻等珍稀冷水魚等,濕地點亮了冰城市民的綠色休閒生活。

  入夏后,市民劉政經常帶親友到哈爾濱的各個濕地度假,感受大自然之美,享受幸福生活。城市人的休閒生活也給濕地附近村民帶來了經濟收益。“捕魚期能賣魚,還能賣點水上野生芡實、菱角、茭白、蓮子,再加上在江上擺渡的收入,一年下來,人均收入可達3萬元,比種地賺得多。”濱江濕地旁的村民老劉得了綠色發展的實惠,也成為村裏的環保積極分子,經常到濕地附近制止破壞環境的不法行為。

  綠色産業、環保産業持續增長,全社會共同構建綠色發展之路

  哈爾濱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量變”,激發了綠色發展的“質變”。以伏爾加莊園、薰衣草莊園等為核心的旅遊産業帶,以閩南商貿城、華南城等為軸心的服務産業帶,以及規劃佈局中的哈東、綜保區高端産業帶,正在打造生態觀光、商業服務、産業聚集、自然與産城相融合的城市綠軸,實現了環境效益助推産業發展,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近年來,哈爾濱大力發展綠色産業,2020年全年綠色農産品深加工産業實現産值1019.5億元,比上年增長9.3%;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認證面積1058萬畝。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2%。其中,高端裝備製造産業、新材料産業、節能環保産業、新能源産業分別增長11.6%、11.2%、11.7%、3.9%。

  生態環境關乎民生福祉。哈市不斷加大政策推進力度的同時,企業自覺減排,市民依法保護環境,構成了哈爾濱生態保護的城市態度。據統計,全市超95%的在線監控企業主動提高排污監控標準。各小區居民也在自發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偉大事業。哈爾濱不斷秉持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改善,綻放冰城生態魅力。(記者 李木雙)

編輯:于靈爽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