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鴨山 黑土濕地之都 綠色生態之城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1-09-15 09:46:26

  作為一個旅行者,如果你沒來過雙鴨山,那麼你的黑龍江之旅將註定留有遺憾;如果你不了解雙鴨山,你就不了解大東北。

  這座“北國明珠之城”,因山而名,因煤而興,更因大界江而秀,因大濕地而美,因大糧倉而沃,因大森林而盛。雙鴨山現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安邦河、七星河、雁窩島、千鳥湖、撓力河、珍寶島等濕地,從西到東連片綿延300多公里,是全國原始性、生物多樣性保護最好的沼澤濕地,是中國黑土濕地核心區。雙鴨山全年空氣清新,饒河縣是全國首批命名9個“天然氧吧”之一。作為傳統的煤炭資源城市,雙鴨山依託資源優勢,轉型發展起了煤炭、電力、鋼鐵、糧食、旅遊、新材料“六大主導産業”。

雙鴨山 黑土濕地之都 綠色生態之城

饒河烏蘇裏江國家濕地公園

  這是一座真正的綠色生態之城,擁有中國最大的沼澤濕地群——三江平原濕地群,森林覆蓋率達40%,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濕地生態保護示範市”和我省唯一的“國家森林城市”稱號,享有“黑土濕地之都、綠色生態之城”的美譽,實現了由單一的礦區城市向綜合性現代化的宜居宜業宜遊城市轉變。

  在2021年6月17日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活動雙鴨山專場發佈會上,雙鴨山市委書記邵國強關於“多彩雙鴨山”的精彩描述,感染了無數的觀眾和網民:“走進‘多彩雙鴨山’,讓你更多情。如果你走進雙鴨山,紅色精神會讓你工作更激情,綠色生態會讓你生活更怡情,豐富資源會讓你創業更忘情,冰雪旅行會讓你遊玩得更動情。”

  雙鴨山所處的三江平原豐饒富庶,是中國唯一、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原生態的天然大美,與源遠流長的現代文明相交融,使雙鴨山成為絕無僅有的中國黑土濕地之都。

  這裡,是一片厚重的土地。時光走過,歷史駐留,傳承著黑土文化的充盈神韻。

  饒河小南山文化遺址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東部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址,出土了象徵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精美玉器,證明9000多年前原始先民們已在這裡繁衍生息,神秘古遠的民族風韻在歷史長廊中流蕩不息。

  這裡,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間天上難尋”,雙鴨山是北大荒精神的發祥地,半個多世紀以來,無數熱血兒女來到北大荒,在昔日的亙古荒原上,將一畦畦黑土翻滾成壟,將一寸寸荒田變成沃野千里,良田萬畝。

  這裡,是一片多彩的土地。26萬公頃的原始黑土濕地群,是大自然饋贈的“肺葉”,人類天然的“氧吧”,為世人營造了一處又一處人間仙境。

  浩渺澄碧的七星河,看得久了,好像真的星辰墜入其中,燦爛起一河流光;這片清雅、原生態的水面,默默孕育著這片大濕地的蓬勃。

  豐腴肥美的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三江平原唯一的大面積蘆葦沼澤濕地。蘆葦叢輕搖慢擺,將水香、草香、蘆花香送入心脾,手邊雖無酒,也要“三嗅清香當一杯”了;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堪稱鳥的天堂,這裡是“中國白琵鷺之鄉”,除此之外丹頂鶴、東方白鸛、白枕鶴等國家一、二級瀕危物種在這裡安家,鳥兒聲聲鳴唱,染亮了漫野蘆白草綠。來到七星河,洗憂滌慮,悅性怡情,盡情陶醉於柔美秀潤的澤國風光之中。

  雁窩島濕地,單從名字就知道這裡有一個濕地的“日常”:雁來雁往,擇地而居,築巢壘窩,繁衍生息。作為三江平原的縮影,雁窩島濕地是世界目前保存最完整、典型、原始、有代表性的濕地,是原始沼澤自然風貌的代表。

  乘船沿撓力河而下,好風好景都從水面盪漾到心間上來:雁窩島濕地倣如一首流動的詩,一闋清媚的詞,一段悠揚的曲,每一字都是澄凈的,每一句都是婉麗的,每一聲都是悠遠的,讓人不忍用喧嘩去攪動它的嫻靜,只想在這幅碧波萬頃的水墨丹青中,做一枚飽覽美景的靜靜的印章。

  千鳥湖濕地是三江平原上一座世界級的多樣性濕地生物寶庫,在這裡,季節的更迭是由候鳥完成的:每年的三、四月份,春意被大批趕來的候鳥銜到千鳥湖濕地,它們用一啁一啾、一啼一鳴,在萋萋莽莽的草海中拼出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十月,從西伯利亞遷移來的候鳥再次涌入千鳥湖濕地,金色的晚秋也隨之棲息在這裡,當數十萬隻候鳥大軍相繼南去時,冬天已開始用飄雪來貯藏千鳥湖濕地的回憶。

  沿兩公里長的水上木棧道,信步深入千鳥湖濕地腹地,聽一聽葉葉交織的私語,觀一觀淙潺不息的河水,賞一賞歡悅翩躚的飛鳥,同時還有蛙鳴蟬喧這些大自然的笙管笛簫在伴奏著,在這方水質舞臺上,盡情釋放親近自然生態的火熱情懷。

  “烏蘇裏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

  在烏蘇裏江畔,有一座充滿魅力的邊城——饒河,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歌頌赫哲族聖山的歌曲《大頂子山高又高》,以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亞太地區音樂教科書的《烏蘇裏船歌》,都是在這裡誕生的。

  流經雙鴨山的烏蘇裏江,這條中國最純凈的江河,用一江碧水,滋養著一方黑土、兩岸風光,在中俄邊境線上,鋪展開極具異域風情的畫卷:在烏蘇裏江國家濕地公園這片豐腴渚地上,大自然持斑斕畫筆,著色蒼林翠木、青蘆白荻,揮灑出錦江繡岸的雋永韻致,再添幾筆淡墨青嵐,再加幾行錦帆漁舟,再多幾聲鷗鳥鳴喧,令遊在畫中的人,步移景異,有自然之趣;天人合一,有渾然之意。

  我國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祖祖輩輩依烏蘇裏江而居,是我國最早看見太陽的民族。最早照進心裏的陽光,也會最燦爛地洋溢到笑容中,在饒河四排赫哲鄉這個全國僅有的三個赫哲族聚居地之一,笑容就是淳樸熱情的赫哲同胞歡迎四方客人的禮儀:“塔拉哈”的美味款待著尊敬的朋友;“伊瑪堪”的歌聲洗去遠客的行塵;“鹿神舞”的歡快牽起民族的和諧;赫哲族人的傳統和幸福,都在被朝陽般的笑容傳遞著……

  雙鴨山,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地方:你可以用一千種方式去了解它,但你記住它的方式只會是一種——走進它。

  “長居雙鴨山,不願做神仙”!(記者 任志勇)

編輯:于靈爽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