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縣以興安鄉榮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榮譽稱號為驅動,一段時期以來,秉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的理念,精心謀劃實施“黨建引領+”“宣傳教育+”“鄉村振興+”“惠民服務+”行動,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走深走實。
一段時期以來,集賢縣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全面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健全完善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切實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全社會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村級陣地組織8個,社區陣地組織3個。
立足縣域實際,集賢縣以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四進”為載體,把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與民族多元一體化國情教育相貫穿,營造民族團結祥和氛圍。通過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進宗教場所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加大民族政策法規及民族英雄事跡宣講,助力脫貧攻堅,到鮮興村、北星村、太安村等村屯為少數民族群眾和困難群眾送醫送藥,提升少數民族群眾幸福指數,為廣大少數民族群眾搭建服務平臺,保障少數民族群眾合法權益,深入開展以民族宗教政策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四進”活動,組織發動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宗教團體助力疫情防控,捐款捐物達11.5萬餘元,體現了各族群眾守望相助、團結和諧、發展進步。
同時,集賢縣還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助力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一是爭取資金加大民族村基礎建設。2019年投入147萬元鋪修了鮮興村田間砂石路4.1公里,極大地提升了農業生産水準,解決了村民春種、管理、秋收運糧難題,輻射帶動周邊5個村屯受益。今年,鮮興村被列為省級民族振興試點村,獲得補助資金210萬元,根據村屯實際,實施了果蔬大棚産業發展項目和田間砂石路農村基礎建設項目,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縣政府加大民族村投入力度,解決了鮮興村自來水井老舊、管道老化、水質下降難題,投入80余萬元重新打井,更新入戶設施,讓村民吃上了放心水、健康水。結合鮮興村實際,編制了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發展規劃,進一步打造産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黨建強的現代化民族新村。二是培育地域性民族特色經濟。依託縣域富硒土壤的獨特優勢,扶持少數民族群眾發展特色經濟種植,多渠道增加收入。幫助鮮興村和北星村發展綠色水稻種植,培育北星回族水稻種植合作社“富磊之鄉”大米品牌。充分發揮商會作用,聯繫浙江義烏穆斯林商會來集賢考察推介交流並成功簽約,與外地客商建立了合作關係,簽訂銷售訂單,促進了穩定增收。
針對民族成份登記管理的新變化,集賢縣還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優化少數民族群眾辦事流程,提供辦事指南和問題諮詢,讓少數民族群眾“最多跑一次”。加大政策宣傳、釋疑解惑工作,做好有關民族政策事項的諮詢、審核、初審、上報等工作,嚴格工作程式,嚴格法定辦理時限,確保了民族成份登記管理依法依規。紮實推進“八小少數民族”考生身份認定工作,認真做好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群眾肉食補貼發放工作,推進惠民政策的有效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