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水自鏡泊湖流出,在寧安市渤海鎮小朱家村蜿蜒流過。小村三面環水,背倚萬年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火山熔岩臺地。
從渤海鎮驅車西行,到渡口隔江望去,悠悠煙水,淡淡雲山,一片依水而建的樓房、涼亭被綠樹掩映。古色古香的村門告訴人們,那就是小朱家村。
小朱家村是全國文明村
渡口遠眺小朱家村
人和車乘船渡江,天光雲影入畫來。不一會兒,便到了小朱家村。
江邊的黨建文化廣場上,幾個孩子正在打籃球,遊客和村民一起唱著歌……“全國文明村”和“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幾個大字分列在道路兩邊,分外醒目。
“我們是2017年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2018年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小朱家村黨支部書記程繼光説。
走進村裏,乾淨的柏油路,綠樹掩映的農家院落整潔怡人,庭前路邊鮮花綻放,一派溫馨亮麗的田園美景。
誰能想到,曾幾何時,小朱家村是一個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集體經濟薄弱、靠捕魚為生的落後村。
小朱家村是如何從落後村發展成如今的現代農家樂園?
“我們從抓村民的思想入手,以培育‘鄉風文明’為重點,開展‘潔美家園’‘孝老模範’‘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組建‘愛心媽媽’團隊、保潔志願服務隊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文明榜樣”引領好鄉風,“鄉風文明”讓村民凝聚了力量。村兩委班子按照村民的意願,對村莊建設規劃、生態旅遊區規劃、生態文明村建設規劃進行完善,並在村民代表大會上通過。
村民積極參與、主動投入,“三改”(改廚、改廁、改房)令小朱家村改善生活環境的難點變成了亮點。
小朱家村的“美麗鄉村建設”順勢拉開序幕。村裏改造了千米護村江堤、燈光球場、小朱家村史館、鄉村振興館、花壇和村綜合活動室,村民集資改造圍墻和廁所。
“我們修建了2000米民俗文化墻、460平方米‘六位一體’的村級活動場所、4500平方米的村民休閒廣場、3000平方米的生態化停車場。”程繼光一邊説一邊數著,“村民自發組建東北特色民俗表演隊、滿族秧歌隊。村裏成立了老年協會,6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年都有500元養老金。”
近年來,小朱家村累計投入2100多萬元,開展農業生産標準化、公益事業配套化、村屯建設園林化、村務管理民主化、農民生活小康化建設,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村域經濟産業。
好鄉風與好風景,促進了旅遊發展。村裏環境變美了,又緊鄰牡丹江,村民們借勢開發了旅遊項目,水邊垂釣、遊船賞景、果蔬採摘、民俗體驗、野外燒烤……做得如火如荼,風生水起。
特別是江邊餐廳的鐵鍋燉魚是小朱家村的招牌菜,遊客可以一邊欣賞牡丹江的滔滔江水,一邊品嘗美味的農家菜肴。
江水不言,岸畔成蹊。每逢夏季,大批遊客雲集小朱家村,一是來體驗觀光垂釣採摘,二是專程品嘗鐵鍋燉魚。
産業發展離不開人才。1989年出生的程連坤大學畢業後在大連發展得不錯,眼見家鄉這些年越來越好,決定返鄉創業。經過幾年發展,他創辦的黑龍江省春風十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已是有聲有色。
程連坤還負責小朱家村的文旅項目。“以前來小朱家村,都是觀看美景,能玩的東西少。我們就建了一些室外的游泳池,還建了一個龍泉島,島上有很多娛樂設施,比如叢林穿越、真人CS等等,把遊客留住。”
通過開發鄉村旅遊,帶動了小朱家村的就業,全村圍繞著旅遊發展起來。“我們在景區用工這塊兒,就用了村子裏將近四分之一的人。”程連坤説,“很多村民家也開了農家樂,還有中型的度假村。村民的農副産品也通過旅遊,賣上了價兒。”
如今的小朱家村,已不再是一個生産生活方式單一的村莊,而是轉化為一個日趨成熟的田園綜合體。既有熔岩臺地水稻種植示範基地、大米生産收儲加工生産線、火山熔岩臺地稻田觀光公園,還有龍泉島戶外活動營地、精品民宿等,年接待遊客15萬餘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6000萬元。
“今年,我們借力第四屆全省旅發大會的東風,又對整村進行村容村貌提升,重點打造餐飲、民宿、漁獵、冰村品牌,構建産業共融、發展共享的村莊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程連坤説,他有一個藍圖,要把小朱家村打造成集“精品農業、文化旅遊、休閒觀光、養生度假”為一體的新時代生態村標杆典範。
夜晚,熱鬧的小朱家村沉寂了下來,一片寧靜。但這寧靜中透著自豪和自信,透著無窮無盡的活力和不斷追逐的夢想。(記者 劉曉雲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