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是牡丹江市一項重點民生項目,也是市委市政府向市民承諾的惠民實事之一,連續兩年被市人大列為“一號議案”推進。今年,該市以承辦第四屆全省旅發大會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統攬,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擴大有效投資、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群眾生活的重要舉措,堅持改造與整治並舉、建設與管理同步,實現了老舊小區整體改造提檔升級。
改造後的東興小區 攝影 黃偉
管網改造工程陸續啟動 攝影 黃偉
量質齊升 小區完美蛻變
“我們小區現在休閒散步有廣場有涼亭座椅,運動健身有器材有彩色環形跑道。走在小區裏再也不用擔心被樓體瓷片砸到,住在家裏再也不用害怕雨天陽臺進水……”日前,説起自家小區的變化,馬慧君總是滔滔不絕,一臉自豪。
馬慧君是牡丹江市東安區東興小區居民。東興小區建成于1996年,是牡丹江市建成最早的高層小區。小區由3幢多層和2幢高層組成,高層最高23層74米。
改造前的東興小區,卻不只是“臟、亂、差”。小區年久失修,基礎設施老化,頂層和屋面漏水比較嚴重,還有外墻體瓷磚松裂脫落、墻皮開裂、排水管道老化、樓道內門窗變形、有違建和建築垃圾……
今年,東興小區被列為省級老舊小區改造重點項目,成為全省老舊小區改造的第一個高層小區。
“自我省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民生工程以來,改造東興小區這樣高的高層建築還是第一次。”省建投集團四建公司總經理助理、牡丹江市項目總指揮房建説。
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施工前期,政府牽頭,住建部門和施工方一起,根據小區實際,多次踏查現場、關注民意,多次安全鑒定、討論論證,共同攻克技術難題,科學制定高層改造方案,確保改造安全有序進行。
腳手架搭設無法滿足樓體高度施工要求,就用300噸的汽車吊來解決垂直運輸問題;外墻體空土鬆動需要高空剔鑿,就沿樓本體邊緣向外側15米範圍內進行水準防護; 為防止擾民,就專門使用了300千瓦的靜音發電機……
5個月後,東興小區實現了老舊小區的完美蛻變。老人們和小朋友們在小區中心的休閒廣場上散步,青少年們在廣場四週的紅白色環形跑道上飛奔,多種體育器械增添著小區的活力,一個個不起眼的馬葫蘆蓋也華麗變身成了靈氣活現的卡通畫,生動地點綴在小區新鋪的黑色柏油路面上。閒庭信步的居民發現,搬走的鄰居又回來開始裝修自己的小家,美好的生活就在身邊。
還有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印刷廠筒子樓。在牡丹江市西安區西六條路與西牡丹街交口,住在印刷廠筒子樓裏的人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生活了幾十年的破舊院子,一下子變成了古樸而有時代印記的文藝小院。它如今有了新名字——西安區特色文創園(27號院)。
“借助全市舉辦旅發大會,區委區政府考慮到‘27號院’現有基礎和周邊特色小吃集聚的優勢,決定將‘27號院’打造成有七八十年代特色的文創園。”立新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晶説。
“樓下水流開的稍微大一點,樓上就停水;化糞池長期堵塞,居民只能自發組織清掏。”説起制藥廠小區曾經的模樣,居民們連連搖頭和擺手:屋裏冬冷夏熱,屋頂漏水,外面下大雨家裏下小雨,小區內環境又臟又亂,大家出行十分不便……
位於礦山東路的制藥廠小區是牡丹江市典型的“高齡小區”。居民大多是老年人,小區內設施老化、功能不全、配套缺失、隱患突出,一度讓居民們倍感困擾。改造環境、規範管理,讓生活更“宜居”,成為所有居民心底裏最急切的盼望。
今年,牡丹江市緊緊抓住承辦第四屆全省旅發大會的契機,對全市範圍內40個建設標準較低(不保溫、不抗震)、基礎設施老化(管線、防水嚴重老化)、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足)、未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未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升級。全市改造完成376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惠及居民5.6萬餘戶,改造面積是去年的3倍。
內外兼修 科學改造獲讚
“既要外表好看,又要裏子耐用”,牡丹江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把更多的氣力花到看不見的地方,通下水、改暖氣、做保溫、鋪光纜……優先解決群眾最迫切的需求。
隨著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推進,40個改造小區中的管網改造工程也陸續啟動。據牡丹江市住建局相關人士介紹,由於年久失修,城區很多老舊小區管網出現滲漏現象,下水不暢、上水水壓不足的情況時有發生,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為此,市委市政府將老舊小區管網改造一併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考慮到管網改造工程多為隱蔽工程,為避免反復破壞地面,項目指揮部決定,各小區的管網改造工程同步開展。
據現場施工單位負責人介紹,小區管網改造工程結束後,居民飲用水的水質、水壓都將得到全面改善,不僅水質更優、水壓更穩,連困擾居民已久的排污管線堵塞、污水橫流的問題,也將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截至10月初,改造的小區均已進入程式鋪裝工程,目前,地面鋪裝軟硬覆蓋已達到90%,預計該項工程將於10末完成。
5個多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制藥廠小區也從內到外來了一次“大換血”。樓體外變成了由嫩黃和豆沙紅拼接成的流行色,樓道內進行了重新粉刷,滿墻的小廣告已全部清理,樓頂換上了全新的鋼瓦,排水、污水管線施工全部完成……小區改造已經成了居民們平日裏的熱門話題,每天到施工現場看看成了不少人這段時間裏的頭等大事。
“高興!就是高興!想不出別的詞來!”一説到小區改造後自己的感受,75歲的徐維春老人臉上就堆滿了笑容。從小區改造的第一天起,老人家在外一坐就是一天,成了施工現場最敬業的“監工”。
徐維春老人家住在一樓,近幾年裏由於經常跑冒滴漏,老人將自家的上下水都重新換了一遍,但由於主管道年久失修,仍然狀況不斷,水流開得大一點,樓上就可能會停水,弄得徐維春幹什麼事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給鄰居帶來不便。每到冬天,雖然暖氣挺熱,但墻體冰冰涼,老人在家也得多穿很多,十分難捱。“這下好了,下水上水管道都換了,墻體也重新做的保溫,我們以後可享福了!”
“小區改造後變美了,路也平整了。”“車子有地方停了,不用再搶車位了。”“我們都覺得住得更舒心了,大夥兒都挺高興。”在其他改造中的小區,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給改造成果打出了高分。
過去,下水道積水難排,現在經過雨污分流改造後管道暢通無阻;過去,大家做菜燒飯得用煤氣瓶,如今管道燃氣通到了家家戶戶;過去,半空中的各類電線像“蜘蛛網”,如今都已統一“入地”。
對此,物業負責人感受最深:“原來的小區隔三岔五,不是這兒冒水了,就是那兒下水道堵住了,整天疲於奔命,像救火一樣,這下可好了,既輕鬆又放心!”“大家”變美了,“當家”的也放心了。
黨建引領 居民全程參與
改民房,聽民意。“為了實現和諧改造小區,今年4月份,我們在東興小區的物業公司成立了紅色物業黨支部。”東安區新安街道柴市社區黨委書記劉春萍説,“我們社區帶頭發揮紅色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通過成立‘紅色議事廳’,了解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的需求,廣泛徵詢意見建議。”
改造前,東興小區小區中間有個佔地1000平方米、高3米的半地下庫房,由於影響出行視野,存在安全隱患,有部分居民建議改建成休閒廣場。物業黨支部成員及時向社區反映了此事,由於此處屬於公共區域,如改為休閒廣場需徵得所有住戶的意見。為不影響工期,社區、物業黨支部成員、物管會成員三方分三組,利用3天時間,從早上6點到晚上8點進行入戶調查,完成了調查問卷的填寫,最終獲得了90%以上的居民同意,拆除半地下庫房,打造今天的休閒文化廣場。
東興小區小區改造過程中,社區以黨建引領,緊緊圍繞群眾所需所盼、所急所憂,成立“家家幫”幫您辦志願服務隊,通過問卷,了解居民需求。
在改造中期,高層頂樓住戶找到社區,反映自家房屋漏雨,希望通過老舊小區改造能為房屋做防水。但在最開始的施工計劃中,高層防水並未列入其中。“百姓的需求,就是我們工作的方向。”劉春萍説,社區與多部門進行協商,召開多次聯席會議,施工方不斷完善施工方案,最終為兩棟高層完成防水施工。
不光東興小區,為讓老舊小區改造改到群眾心坎上,牡丹江越來越多老舊小區在改造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徵求居民意見,根據居民訴求科學制定改造方案,真正做到了“小區缺什麼就補什麼,改什麼怎麼改居民説了算”,切實為居民創造更加舒適、舒心的居住環境。(德健宇 張樹永 記者 劉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