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大豆生育期組“零”點標識碑(以下簡稱大豆“零”點標識碑)在黑河市落成。
該標識碑矗立於省農科院黑河分院——北緯50°15′,東經127°27′,海拔168.5米。
在藍天黑土映襯下,這座標識碑顯得光彩奪目:堅固的花崗岩碑面上,一串莢果纍纍的大豆;下面是中、英、俄三種文字鐫刻的“零”點名稱。頂部是兩個銜接的圓環,看起來就像兩粒飽滿的大豆,同時又契合了0.0起點的主題。
為何要設立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大豆種植區域廣大,生態條件複雜,品種類型多樣。
傳統大豆生育期生態類型分類方法是將全國分為北方、黃淮、南方等區域,再依據品種在本區域的生育期日數分為早、中、晚熟等熟期類型。
國家大豆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韓天富説:“大豆是光溫敏感的短日作物,其生育期受種植地點、生長季節光溫條件和品種特性的強烈影響,不同區域光溫條件差異大,導致不同大豆産區間生育日數不具備可比性,不同産區間生育期缺乏比較的標準,不利於種質資源交流和品種的合理佈局,所以需要精準、統一的生育期組判別標準。”
為了將慣用的經驗性描述,比如早、中、晚熟期等較粗放的分級方式,改進為數字化、標準化、連續性、精準的鑒定方法,國家大豆體系的專家們借鑒了起源於北美、國際通用的生育期分組方法。蓋鈞鎰院士及其團隊,初步建立了中國大豆成熟期組劃分體系;韓天富研究員及其團隊,形成國內統一且與國際接軌的大豆生育期分組方案。
省農科院總農藝師閆文義説:“中國大豆生育期組體系,是盤活國內外大豆種質資源,促進大豆育種發展的有力工具,也一定會對我省大豆種業發展産生重要的推動作用。此次‘零’點標識碑的落成,是國家大豆産業技術體系對大豆生育期組研究走向自立自強,確立自有國際化標準的良好開端。對我國大豆研究的國際強國地位,促進大豆國內外學術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為何要在黑河設立
“作為‘全國大豆之鄉’,黑河市依託大豆總維生素、黃豆苷等16項微量元素含量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的黃金品質,打造了黑河大豆品牌。去年全域大豆播種2172萬畝,總産達284萬噸,均佔全省近1/3、全國近1/7以上,黑河已成為全國大豆産量最高的地級市、全國最大的食用功能性大豆生産基地。”黑河市副市長張建國介紹。
“咱們省是少有的幾個以‘積溫’為指標指導大豆品種佈局的省份,儘管該方法在我省很實用,但與國內其他産區不通用,不利於與其他産區的資源交流和跨産區的品種審定、推廣等工作。”國家大豆産業技術體系特早熟大豆育種崗位科學家、省農科院黑河分院副院長鹿文成介紹,“實際上積溫不是特別靠譜,年際波動很大,上下差兩三百度很正常,這就影響人們對大豆品種的選擇。”
經多年研究,國家大豆産業技術體系組織各崗站專家,最終確定了我國大豆生育期零組品種的適宜種植北界,篩選出生育期組數值為“0.0”的標準品種“黑河43”,建立了生育期組鑒定技術體系。
“‘黑河43’是省農科院黑河分院育成的品種,也是目前我國推廣面積最大的大豆品種。”鹿文成説,“‘黑河43’平均畝産400斤,年推廣面積1000萬畝以上,已累計推廣種植超過1億畝。”
“零”點標識碑落戶黑河,將為我省以及黑河大豆品種更新提供準星。
如何成為世界大豆的“格林尼治”地標
韓天富介紹,大豆“零”點標識碑的落成,標誌著中國大豆生育期組分組技術體系已經成熟。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國已形成了有統一鑒定方法、明確的序列化標準品種、公認標準鑒定地點的完善的大豆生育期組分組體系;明確了全國各主産區大豆品種的生育期歸屬;建立了基於生育期組的大豆品種種植區劃,並對國內外學術和資源交流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韓天富用格林尼治天文臺的設立做出形象比喻:標誌落成地點位於中國生育期0組大豆品種適宜種植區域北界基線,如同格林尼治天文臺為本初子午線上的一點一樣,可為全球大豆品種佈局提供參考。
“黑龍江是我國最北大豆主産省,溫度是大豆生産的制約因素,以往用生長所需的有效積溫衡量品種早晚,可是別的省份沒有這樣的劃分積溫方法,一説什麼品種適合哪個積溫帶,就很讓人懵。設定零點以後就好了,黑河往南就可以用正數來形容,黑河往北那就是負數了。其他地區也是一樣的,那麼同一個數字的地區大豆品種就可以互通了。”韓天富説,“確立大豆‘零’點標識碑,將使全球不同地區大豆遠距離安全引種進入精準時代。”(記者 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