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在抗疫現場 綏芬河志願者點點微光亮邊城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1-12-06 09:45:10

  百年口岸綏芬河,有一抹紅在燃燒、躍動。清雪除冰,他們為市民出行操心費力;文明城創建,他們撿拾垃圾、交通勸導;疫情防控核酸檢測,他們火速支援;疫苗接種現場,他們維持秩序……有他們的地方,就有堅守和愛。他們就是綏芬河市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這支曾經榮獲團中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集體”、省青年五四獎章的青年志願服務隊,在疫情防控中成長、壯大。

感動在抗疫現場 綏芬河志願者點點微光亮邊城

綏芬河志願者在疫苗接種點為市民服務 攝影 田曉慧

  特殊的“成人禮”

  關皓軒是志願者隊伍中年紀最小的,大家稱他為“老幺”。剛滿18歲的他現就讀于綏芬河市高級中學,聽聞團市委招募志願者,他第一時間報了名。他負責在疫苗接種點門外查驗行程碼等工作。在一次前往任務現場的途中,他騎的電瓶車出了事故,頭盔碎了,車子壞了,腿也摔疼了,可他仍然堅持留在現場繼續服務。關皓軒在日記裏寫道:“志願者如同樓梯上的護欄一樣,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沒有。”志願者,是這位年輕的共青團員給自己的一份特殊“成人禮”。

  孩子的榜樣

  成為兩個孩子的榜樣,一直以來都是姚久花做母親的心願,也是她做志願者的初衷。由於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姚久花一個人要照顧兩個孩子。從成為志願者起,每天上午給孩子做完飯,姚久花就趕到疫苗接種點開始她的服務工作。有個自立自強的母親,兩個孩子也非常懂事,他們為有一個志願者媽媽而感到自豪。“志願者媽媽”用實際行動把正能量傳遞給了自己的孩子,言傳身教是最好的家教。“我希望孩子們時刻感受到媽媽的正能量。”姚久花説,“參加志願服務,不僅我一個人開心。每次完成任務回到家,兩個孩子看我的眼睛都是發著光的,讓我感到無比自豪和幸福。”

  “有事兒問大姐”

  做志願服務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60歲的孫永家作為隊伍裏的老大姐,並不是第一次參與志願服務,她一直是個樂於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分子”。一開始,她幫助社區在群內轉發和解答各類信息,時間長了,“有事問大姐”成為鄰裡的口頭禪。身邊有個活生生的榜樣“立”著,哪能不受影響,在孫大姐的帶動下,身邊的很多居民朋友也紛紛走入到暖心的志願大家庭。“我也不需要啥回報,每次聽到有人説謝謝,我鼻子都會酸酸的,就覺得自己做這點事兒挺值的。”孫永家説。

  超長續航的90後

  一句“不怕”,一份想為家鄉做點力所能及事情的質樸信念,跨越了兩個冬天。從2020到2021,范威達這個90後小夥子超長續航,志願化身為疫情防控的堅守者、逆行人、接力員。從物資轉運、改建方艙、堅守出入城卡口,到為一線工作人員送餐、全民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變換的是工作崗位,不變的是始終如一的青春志願紅。在志願者的隊伍中人們習慣稱他為“大白”,一米九的大小夥子,卻有一顆柔軟溫暖的心。在助力全民疫苗接種志願服務工作中,他總是忙前忙後,從維持秩序到室內引導再到協助登記,他參與過每一個流程的工作。看到腿腳不便的老人,他總是衝在最前面,把老人扶上來、背上來,將奉獻與愛心融匯在每一個微小的細節中。

  組團抗疫的“姐妹花”

  范曉傑、才晶、陳紅衛、趙明明,都是自由創業女性,她們因為參與抗疫志願服務結識,逐漸成為並肩作戰的戰友、親密無間的朋友。在服務崗位上,她們配合默契,往往一人報名就四人全到崗。在她們手中,從來都是人找活兒,沒有活兒找人。核酸檢測點人手夠了,“姐妹花”就組團去各個卡口“巡視”,發現哪有需要就往哪“扎”。自從當了志願者,她們看手機的頻率也增加了,唯恐錯過任何一個任務。她們常説,“我們啥也不要,就是想幹點活兒、出點兒力。”

  你身邊的“先鋒隊”

  艷輝、櫻齊、明傑、金龍、小偉、周師傅、吳大哥……這一個個陌生的名字,或許都為你提供過幫助,他們是母親、是父親、是兒子、是女兒、是學生、是快遞哥、是企業家、是退休員工……這支橫跨18歲到60歲的“先鋒隊”,每個人都熠熠生輝,像一盞一盞亮起的路燈,點亮回家人的路,溫暖邊城人的心。(姜程 記者 杜懷宇)

編輯:牟海微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