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初冬時節,大慶市肇源縣古恰鎮前永利村的田間機聲隆隆,兩台大型秸稈打包機正在緊張的作業。只見成片的玉米秸稈被捲入打包機中,經過粉碎、除塵、壓塊後,一個個結實的秸稈捆包從車尾“翻滾”而出,散落到地上等待裝車運走。
作業車輛在田間打包秸稈
像這樣兒的秸稈打包,前永利村的機器每天開足馬力能完成100多畝地的秸稈作業。
打包後的秸稈運離田間
古恰鎮孟克裏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經理崔光明説:“合作社現在有兩台打包機正在作業。每台車一天可以打包500—600包左右。在年初,合作社新建了一個10000噸壓塊站。壓塊站基本能把古恰鎮周邊的秸稈消化掉。其中,壓塊還能供應肇源縣的發電廠和供熱站。另外,還能供給鎮裏的養牛戶做飼料。”
打包後的秸稈
由於今年秋季降水較多,古恰鎮部分地塊存在玉米秸稈“站稈”現象。為此,鎮裏積極組織人員,科學調度打包機械,推進秸稈“站稈”打包離田進程。
目前,全鎮共有11台打包機在田間忙碌著,每天可打包秸稈1200畝。打包後的秸稈既可用於畜牧飼草,又可秸稈壓塊供應慶翔熱電企業。在産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消除了秸稈露天焚燒的風險。(文/圖 任中傑 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