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1日訊 “起鍋嘍……”隨著陳傳玉一聲響亮的吆喝,一鍋冒著熱氣的黃橙橙的黏豆包出鍋了。
數九寒冬,室外滴水成冰,在北方許多農民都有貓冬的習慣,但在雙鴨山市四方檯區太保鎮長富村,一些農民正趁著這個寒冷的冬天為自己充電,把冬閒變成了冬忙,讓勞動和打造地方特色填充空余時間,用辛勤的汗水攪熱一方經濟。
每到冬天,東北的特色食品便迅速佔領市場,黏豆包作為標誌性的北方冬季食品,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我市太保鎮長富村的黏豆包久負盛名,每年的十一月份,正是黏豆包生産的旺季。
今年65歲的陳傳玉和他的老伴都是地道的農民,春種秋收過後本應該貓冬享福的他們,卻不願閒下來。每天早上3點多老兩口就起床,開始包豆包,蒸出來以後速凍,再拿到市場上去賣,由於這種純手工加工的黏豆包,糯香可口,市場上銷路特別好,每天都能有200斤左右的銷量,這讓老兩口高興不已。
走進陳傳玉家的庭院,一排排凍在外面的黏豆包吸引了記者的視線,一個個泛黃的黏豆包玲瓏剔透、圓潤可人,陳傳玉正把凍好的黏豆包收起裝袋。進入室內,熱氣撲面而來,鍋裏蒸的黏豆包正要起屜,直徑足有一米的籠屜上擺著上百個黏豆包,熱氣騰騰的黏豆包瞬間能激起人們的食欲。
據陳傳玉介紹説,黏豆包剛蒸出來時口感最好,香味正濃,他加工的黏豆包都是純手工製作。從事黏豆包生産有20多年的他,積累了不少製作經驗,為保證産品品質,他自家開闢了黏玉米種植地,專門用來種黏玉米,這些玉米全部用於黏豆包的製作。在餡料上,他更是精挑細選,並不時改良製作工藝,讓黏豆包的品質始終如一。每年從11月中旬開始,他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全天都在忙著包豆包。春節前是黏豆包銷售的高峰期,整個臘月,陳傳玉和鄉親們都忙得腳不沾地,歡聲笑語貫穿整個村莊。
據了解,目前長富村種植黏玉米麵積在40畝左右,10余戶包黏豆包,一年的總産量在4萬斤左右,老百姓總計收入在20萬元左右。